科技发展
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跨越攀升,科技创新成果在量和质上不断突破。5G网络、高速铁路等技术世界领先,“中国芯”“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硬核技术加快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抢占了一批科技制高点,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国产C919大飞机投入商业运营、5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充分展现了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第二年百强科技集群登顶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8月27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先期报告,中国拥有26个百强科技集群,连续第二年荣登榜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说:“科技集群是强有力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这些集群不仅在工业化国家的成熟中心蓬勃发展,而且也在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的新兴创新热点地区蓬勃发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创新体系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现在许多行业的中国公司都处于世界技术的最前沿。
【素材解读】
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良性发展,必须有雄厚的基础作为支撑。中国连续两年百强科技集群位列第一,说明中国科技基础雄厚,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中国空间站在轨实施百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
中国载人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上行载荷及实验样品近1.8吨,随载人飞船返回6批次近百件样品,重量近100公斤,包括金属及合金材料、功能晶体、非金属复合材料等材料样品,以及细胞、蛋白质、植株等生命样品。在空间生命领域,揭示微重力影响成骨细胞形成变化的作用机制,发现与骨流失相关的10余个潜在重要靶点,有望应用于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国内首次在轨构建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在轨稳定运行40余天,实现我国在空间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首次在空间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并完成空间再生稻培养,发现一套新的微重力响应开花途径分子调控机制;开展了线虫、微生物、水稻种子、生物大分子等16种样品舱外暴露实验。此外,在空间材料领域以及微重力流体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研究突破和成果。
【素材解读】
中国空间站在轨实施百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涉及医药、生物、材料、粮食等方方面面的科学研究。航天科技绝非仅仅涉及宇宙空间,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建成
2024年9月27日,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在海南岛东南陵水海域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完全攻克深水高压油气开发这一世界难题,深水复杂油气资源开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对保障能源安全、提升我国深海资源开发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深海一号”二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地层温压最高、钻井总井深最大、主要作业设施覆盖海域最广的深水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开发建设历时9年,面对“深水、深层、高温、高压”四大难题叠加的极限挑战,中国海油牵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7项世界首创技术,建成全球首套千米级深水自动发球管汇,带动海洋平台透平发电机、大功率热介质锅炉、高密度无固相完井液等一大批装备和产品成功实现国产化,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素材解读】
科技水平是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又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国在深水高压气田方面的突破充分证明,中国人在科技领域不仅敢为天下先,而且能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