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
人工智能+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强调人工智能与其他先进技术协同发展,如与物联网、大模型、云计算等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不仅将推动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还将深刻促进科学研究突破,助力构建智能、可持续和包容的未来。
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有人或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的发展。低空飞行器主要有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月背采样
2024年6月,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了月背采样任务,取回了1935.3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并返回地球的壮举。这些珍贵的月背样本,不仅可以填补月球背面研究的空白,还为揭示月球早期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数据,更为理解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开启了新的视角。
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来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从而展现出智能行为和适应性。具身智能强调通过物理身体的感知、运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来实现认知。借助具身智能的多模态感知技术,手术机器人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实现了更加精准的判断和操作。
量子科技
量子科技冲破了传统经典物理的局限,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应用于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加密、量子传感等领域。随着量子科技不断突破理论与技术瓶颈,其广泛应用将推动下一代科技革命,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提供新的工具和视角。
混合现实
混合现实即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对象与现实世界进行实时互动,将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环境中。2024年,头戴式显示器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传感器精度、分辨率、实时渲染能力以及佩戴舒适度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手势识别、眼球追踪等前沿技术不断优化,使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加自然、沉浸。
生物制造
生物制造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模仿自然过程,利用生物催化反应,高效且环保地生产各种化学品、材料和能源。生物制造不仅为低碳经济的构建提供了动力,也为现代工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路径。
近零碳
近零碳是在保障生产和生活质量的同时,通过高效的减排技术、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碳捕集与封存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要实现近零碳,必须采取一系列跨领域措施,包括能源转型、交通优化、建筑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同时推动减污与减碳的协同效应。
实景三维
实景三维通过“人机兼容、物联感知、泛在服务”,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时空上的精准科学匹配,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它将在支撑自然资源管理、赋能政府决策、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百姓美好生活、服务数字文化建设、支撑数字生态文明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核糖核酸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与加里·鲁夫昆,以表彰他们在微核糖核酸领域的贡献。微核糖核酸的发现颠覆了基因表达由蛋白质主导的传统观点,它不仅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还能直接参与基因调控。
【素材解读】
年度十大科技名词不仅记录了当下的科技热点与创新成果,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激发公众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兴趣。这些名词记录了科技推动社会发展的印记,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结语】
科技的发展,会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振兴、民生的改善,乃至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