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本不在“快”

原作雏形

(命题材料所论并非孩子成长的快慢,而是身心健康。作文立论存在问题,需要调整。标题应根据中心论点的调整进行修改。)

“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是郎朗父亲的教育心得。于是,有家长仿佛得到“教育宝典”一般,试图“复制”郎朗父亲的成功教育。但是,一味追求速度的教育方法真的能诞生更多的“郎朗”吗?教育的根本只是一个“快”字吗?(立意偏离命题材料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健康成长”,中心论点需要调整。)

书法速成班、小提琴速成班、口语速成班……如今越来越多的课外班打出了“速成”这一招牌以获得家长的青睐。的确,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成长得更快似乎能占领先机,但在我看来,不是所有人才都能速成。盲目追求教育速度只会“拔苗助长”,并不利于孩子人生的持续发展。(针对社会上各种速成班,表达对盲目追求教育速度的否定。)

其实,成长不只是一个追逐成就、获取技能的过程,更是一个获得生活体验、体味人生快乐与挫折的过程。百草园里的有趣探索使鲁迅拥有独一无二的童年记忆,成就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初次感知水的存在让海伦·凯勒敞开心灵的大门,让她勇敢地探索世界;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让瓦特的思绪飞翔,成为他日后科学研究的动力……恰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经历成为了他们心灵的支撑、思想的源泉,使他们获得了更为长远持久的发展。而过分追求技能、成就的快速取得难免会挤压孩子和同伴玩耍、与自然亲近、自由探索未知世界的时间,造成孩子心灵之源的枯竭,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着眼于健康成长进行正面论证,再从反面揭示过分追求技能、成就快速取得的弊端。)

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倘若没有健康的身心、健全的心智,又怎能经得住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即使早早地成长为所谓“神童”,也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有多少神童因为缺少心灵的历练而过早走向失败,最终“泯然众人矣”!可见,过早过快的成长不一定意味着成功,相比于成长的“速度”,成长的“质量”或许更为重要。教育的根本不在于“快”,而在于“可持续”,“树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本段与第二段内容有重复。)

郎朗快速成长的成功只是个例,还有很多孩子苦练钢琴却一无所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个体的成功而盲目追求群体性的快速成长。让孩子在阳光下自由成长,在成长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活体验或许才是教育的不二法门。(这段论证教育不能一刀切,这个论证层次与前面的论证层次是递进的,应加强。)

教育之本不在“快”,莫让成长的速度剥夺了孩子关于成长的美好记忆,阻断了孩子持续发展的心灵体验。(照应题目、开头,收束全文。作文偏离题意,在修改时,结尾要根据中心论点的调整进行修改。)

◆升格建议

1.根据题意修正中心论点。命题材料提供的是几位家长的讨论,核心话题是“健康成长”。郎朗快速的成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自然也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不是复制郎朗的成功。由此立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更符合题意,既深刻,又有现实意义。

2.增加必要的论证层次。升格时,可以先论证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再论证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各个方面和谐发展,不能一味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求快。这样完善论证架构,作文的说服力会大大增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