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先行,制度托底,共筑文明素质高地
作者: 张诗敏【写作示范二】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共同探讨如何塑造与提高文明素质这一重要议题。我方坚定地主张,文明素质的高低,本质上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因此,在文明素质的培育之路上,德育理应先行。
且看当下社会,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这难道是因为刑罚的威慑力还不够大吗?显然不是。就拿校园这个小社会来说,有的学生全然不顾他人安危,在校园里肆意骑车穿梭;还有对方辩友提到的卫生值日敷衍塞责、高空抛物导致他人受伤。这些现象的背后,并非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而是当事人道德素养的严重缺失以及侥幸心理在作祟。德育的核心要义就在于能够从灵魂深处重塑一个人的价值,一旦内心的道德灯塔被点亮,外在的行为自然会遵循文明的轨道。
回顾历史长河,秦始皇妄图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试图用强力手段禁锢百姓的思想与行为,然而却适得其反,秦朝并未因此走向真正的有序稳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朝注重“道德”的重塑,重视并推行德育,才出现了大汉盛世。这一正一反的历史事例,充分彰显了德育在民众教化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深远意义。
需要明确的是,我方倡导德育先行,绝非否定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德育专注于对个体品格的精心雕琢与悉心培育,致力于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播撒文明的种子,让文明的理念生根发芽。而制度,则是对那些对德育置若罔闻、肆意践踏文明底线之人进行有力约束与规范。许多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道德理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出现了缺失或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制度便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有效地弥补德育的不足,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文明社会坚不可摧的基石。
综上所述,我方始终坚信,文明素质与道德素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德育先行与制度保障必须协同发展、携手共进。让德育如明亮的灯塔,引领社会风尚;让制度似坚固的城墙,守护文明底线。唯有如此,文明素质之花才能在中华大地尽情绽放。
因此,我方坚定地认为,文明素质的培育,德育先行,制度托底,此乃不二路径。
谢谢大家!
【湖南雅礼·浏阳市第二中学(2311)班】
◆点评
辩论稿按照文明素质的发展、演变进行纵向阐述,逻辑清晰。此外,还阐述了德育与制度的不同侧重点和相互关系。这种辩证的思考使论证更加严谨,认识全面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