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促进,互相独立
作者: 牛靖涵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人生课题——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认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应是相互促进而又互相独立的。
孔子所说的“君子成人之美”,不仅是指成就他人、支持他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亦是成就自己。恩格斯与马克思为挚友,平日里相互切磋,并肩战斗。为了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恩格斯回到英国继续经商。在马克思死后,恩格斯又倾尽全力,为之整理、续写未完成的著作。习近平总书记说“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反之,点亮别人的灯,却能让自己更明亮。这是因为我们在成就他人的同时“见贤思齐”,在与对方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也实现了阿德勒所说的“自我价值”与“他者贡献”,使个体的生命更有意义。
我们需要明白,置身于同一社会、同一时代,自己与他人并非各自孤立的个体。正如约翰·多恩所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整体的一部分。”一棵树改变不了气候,而一棵棵树形成森林却能改变气候;而气候变好了,又有助于每一棵树的生长。
另一方面,自己与他人又是相互独立的,要尊重差异性。孔子曾教诲弟子在劝诫朋友时,如果反复劝说而对方并不听从,便不必再劝了。这难道仅仅是因为朋友顽固不化?不!这其实是因为朋友不是你,你与他的观念、原则、标准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处世原则。因此,当自己与他人意见不统一时,我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但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独立的人格。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只是推己及人,但更多时候,我们还需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坚持人格独立,守好自己的边界,又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分清“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不过分干涉他人,这才是维系他人与自己关系的原则。
在当今信息时代,“环球同此凉热”,每个人都与他人的联系更加密切,唯有“相互促进、互相独立”,我们才能点亮更多的灯,让世界更加明亮。
【北京市十一学校,指导老师:雷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