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中国速度”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多种救援力量分秒必争赶赴灾区开展抢险救援,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地震发生当天下午,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人员乘坐运-20到达日喀则定日机场,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据专家介绍,运-20飞高原如此利索,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性能上完全满足不经任何改装直接上高原的要求。此次抗震救灾,除了运-20大显身手,还有“翼龙”无人机、遥感卫星、野战高原制氧方舱等都投入其中。以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为例,它无惧高海拔、高寒、地形复杂等不利条件,可稳定提供高清画面和一线数据。

夜幕降临,西藏军区某部官兵在安置点为受灾群众制作了热饭。吃上热气腾腾的晚饭,孩子们纷纷对子弟兵说“金珠玛米,亚古都”,汉语意为“解放军好”。各有关部门组织抢修好了受损的电力、通信、交通、供暖等基础设施,帮助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

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多支力量抵达地震灾区展开救援,到中央各部门紧急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从紧急下达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紧急预拨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到专家组驰援地震灾区,上下一心,勠力同心,汇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这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

素材解读

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有一种责任叫冲锋在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此次救灾,高科技设备展现硬核实力,生动说明我国防灾治灾能力不断提升。在有力有效的救援行动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适用话题

中国速度、中国力量、硬核实力、众志成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