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引入公共空间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将艺术作品引入公共空间。上海地铁站,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在景德镇创作的两幅彩绘瓷釉壁画展出,中国手工艺与法国艺术碰撞出别具一格的灵感火花。北京火车站,李苦禅《盛夏图》、王雪涛《松鹤图》等19幅名家画作亮相,笔墨丹青与建筑之美相映成趣。广东广州公交车上,市民乘车可沉浸式欣赏非遗曲艺。福建福州街头,默剧、山歌对唱、高甲戏等传递独特魅力。从交通枢纽到社区公园,从街巷里弄到商业中心,城市生活涌现越来越多的艺术元素。除了艺术作品“破界出圈”,城市及其公共设施本身也逐渐重视其审美性与文化性。浙江杭州,东山农贸市场经过更新改造,融入远山青黛的风雅宋韵,化身集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于一体的优质商业空间。北京西城杨梅竹斜街,艺术家团队利用闲置空间打造“胡同花草堂”,鼓励居民共享花草景观,推动邻里关系改善。从实践看,因地制宜扮美城市空间,让城市生发出更旺盛的文化生命力,让人们拥有更强的幸福感、归属感。

素材解读

近年来,审美功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生发出旺盛生命力。艺术与生活融通,在日常而不觉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一方面,这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文化韵味,让更多人有机会邂逅艺术、享受一份惬意的精神茶歇;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开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多元载体。

适用话题

审美欣赏、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艺术与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