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跨界说理增亮色
作者: 姜有荣高考议论文说理的最大难点是理论阐述,因为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此,考生可以采取一种迂回的说理策略——跨界说理。跨界说理在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实战优势有二:一是能体现考生综合运用各门学科、各个领域的认知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二是能展现说理的新异性,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跨越以下“三界”,进行融通说理。
一、跨学科之界——以直观说抽象,清晰可感
事理的理论阐述往往比较抽象,很多考生限于认知水平,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只要借用自己熟知的学科知识来阐述,就能将抽象的事理具象化。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在《人生论》中是这样对“人生”进行定义的:
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对一个分数而言,分子越小,分母越大,则分数值越小;而分子越大,分母越小,则分数值越大。这是一个数学常识,众人皆知。列夫·托尔斯泰将一个人的实际才能、自我估价与分子、分母匹配之后,就将“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降低对自己的估价”之理不言自明。
在论述“人生需要历练”之理时,下面的文段同样运用了跨学科说理的方法,这里借用的是物理知识。
现象描述:武当山重峦叠嶂,气候多变,云层常带大量电荷。金殿屹立峰巅,是一个庞大的优良导体。当带电的积雨云移来时,云层与金殿顶部之间形成巨大电势差,就会使空气电离,产生电弧,也就是闪电。强大电弧使周围空气剧烈膨胀而爆炸,看似火球,并伴有雷鸣。电闪雷鸣,武当山金殿顶部火花四溅,但金殿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损伤,反而变得更加壮观,金光灿灿,而周围的建筑却被击毁。为了保护周围的建筑和游客安全,人们给金殿安上了避雷装置,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雷火炼殿”的景象,金殿也在空气中被慢慢地腐蚀了。
跨界说理:历练对于人生,就如同雷电对武当山金殿一样重要。有的人经受住了历练,“凤凰涅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最终走向了成功,就如雷电后的金殿,金光灿灿;有的人无法承受,便败下阵来,就如金殿周围的建筑;而更多的人,经受住了一时的历练,也获得了一点成功,但此后便躺到安乐窝里,就此沉沦,一如后来安了避雷装置的金殿。生命的高度是由历练打造的,只有历练不止,我们生命的金殿才能永远金碧辉煌!
二、跨行业之界——以浅说深,深入浅出
专业性强的事理往往比较深奥,考生很难说到点子上,但如果换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理来说,则会通俗易懂。比如欧阳修写《卖油翁》是为“明熟能生巧之理”,开头写陈尧咨善射,然而射技专业性强,很难说得明白,故而作者没有在“射箭”这一“技”上大费周章,对“陈康肃公善射”一笔带过之后,就迅速将笔墨转向了日常的“卖油”。卖油翁展示其“酌油”绝活——“(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后从容不迫地道出了“惟手熟尔”之理。
在论述“世间万物缺陷难免,多吸收优点,才有长进”之理时,下面的文段同样运用了跨行业说理的方法,这里借用的是餐饮业的事理。
现象描述:作家余华与一位餐馆老板聊天,餐馆老板说:“我常让厨师去品尝其他餐馆的美食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我发现总挑别人菜肴缺点的,没有进步;总夸别人优点的,倒成了好厨师。”余华感叹,长期读伟大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就会很高,写作的时候自然会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所有的作品都存在缺点,包括那些伟大的作品,读的时候不要去关心作品的缺点,应该关心其优点,因为别人的缺点和你无关,别人的优点会帮助你提高自己。
跨界说理:世间万物没有十全十美的。我们在立身处世时应该学习“好厨师”的敬业、精业之道:揪人缺点,于己毫无益处,只有学人优点,方能为己赋能。
三、跨“天”“人”之界——以简说繁,举重若轻
人与社会的事理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考生很难将其说清楚,但如果换用自然万物所呈现出来的物性来说其理,则要简单明了得多,考生也容易将之讲清楚、说透彻。此法的妙处在于能将复杂的事理简单化。比如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要说的事理是“治国养民”之道,此道极其复杂,历代帝王将相都为之殚精竭虑,但作者没有谈那些大道理,而是谈“种树”之道,在将“顺天致性”之理讲清说透之后,顺手一击,“移之官理”,便将政令频出的社会危害性揭示得淋漓尽致。
在论述“成功需要厚积薄发”之理时,下面的文段同样运用了跨“天”“人”之界说理的方法,这里借用的是荷花的物性。
现象描述:荷花第1天只开放一小部分,第2天则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了第30天,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荷花在什么时候开了一半呢?很多人都认为是第15天,然而并非如此!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开满池塘。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跨界说理:荷花定律启迪世人,凡事不必操之过急,若一心想要尽快看到结果,会打乱稳扎稳打的节奏,最终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给自己一些沉淀的时间,事要一件一件做,书要一本一本读,本领要一点一点增长,技能要一步一步提升……须知,只有沉潜得下来、熬到最后的人,才能出众;而沉潜不下来的人,只能出局。
需要强调的是,从本质上来说,跨界说理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比(比喻或类比)”,以熟知比陌生,以擅说比难言,这就要求考生在跨界说理时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所选用的材料一定要是“通识”,一提大家便知,无需再多费口舌;二是选用材料所蕴含的事理一定要有很高的“显示度”,让人一目了然。
跨界说理依托的是考生的综合素养,展现出的是学以致用的实力和融会贯通的灵气。广大考生只要勤加演练,得其法,尽其妙,就一定能给自己的议论文说理增添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