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老树
作者: 冯至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的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条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他看见我们几个从城里来的人,不知道他怎样想法,可是从他毫无表情的面上看来,他是不会有什么感想的。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树枝树叶,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风雨折去了,化为泥土,只剩下这根秃树干,没有感觉地蹲在那里,在继续受着风雨的折磨;从远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还是一块石,绝不会使人想到,它从前也曾生过嫩绿的枝叶。他听话也听不清楚,人类复杂的言语,到他耳里,都化为很简单的几个单音。
时间对于他已经没有意义。气候的转变他也感觉不到,我只看见他春、夏、秋、冬,无论早晚,只是穿着一件破旧的衣裳。他步履所到的地方,只限于四周的山坡,好像这山林外并没有世界;他掺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早已失却人的骄傲和夸张。他“生”在这里了;他没有营谋,没有积蓄,①使人想到“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
水牛,好像不是属于这个生物纪的。庞大的身躯,缓缓地在草地上走着,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还存留在它的身上。它仰着头,卧在浅浅的泥水池子里,半个身子都没不下去。把它交在这个老人的手里,是十分和谐的。②山坡上,树林间,老人无言,水牛也没有声音,蹒蹒跚跚,是一幅忧郁的画图。因为他们同样有一个忘却的久远在过去,同样拖着一个迟钝在这灵巧的时代。
老人的生活从未有过变动。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一天了。这天,他抱着一只小牛进来,面貌仍然是那样呆滞,但是举动里略微露出来了几分敏捷。他把小牛放在棚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那许久不曾打扫过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焦黄的干草,把小牛放在干草上。他不说话,但是这番工作无形中泄露出一些他久已消逝了的过去。他把小牛安顿好了不久,在山坡上生过小牛的老牛也蹒蹒跚跚地走回来了,此后老牛的身后又多了一只小牛。他呢,经过一番所谓兴奋后,好像眼前并没有增加了什么。
一天下午,老牛不知为什么忽然不爱走动了,老人举起鞭子,它略微走几步,又停住了,他在它面前堆些青草,它只嗅一嗅,并不吃。旁的工人都说牛是病了,到处找万金油,他却一人坐在一边,把上衣脱下来晒太阳。他露不出一点慌张的神色,这类的事他似乎已经经历过好几次,反正老牛死了还有小牛。山上的人赶快趁着它未死的时候把它拉到山下的村庄里去。老人目送几个人想尽方法把这病牛牵走,并不带一点悲伤。他抽完了一袋烟,又赶着小牛出去了,他看这小牛和未生小牛以前的那只老牛一样。因为他自从开始放牛以来,已经更换过好几只牛,但在他看来,仿佛从头到了,只是一只,并无所谓更换。
可是这老人面前的不变终于起了变化。今年初夏的雨水分外少。一天上午,连云也没有了,太阳照焦一切,这是在昆明少有的热天气。老人和平素一样,吃完午饭,就赶着牛出去了,大家正在热得疲惫的时候,寂静的林场的院子里吹来一阵凉风,转瞬间烟云布遍天空,大雨如注。
雨止了,院子里明亮起来,老人也牵着小牛回来了。人和牛都是一样湿淋淋的,神情沮丧,好像飓风掠过的海滨的渔村,全身都是零乱。老人把牛放在雨后的阳光里,自己走到厨房里去烘干他那只有一身的衣裤。人们乱忙忙的,仍然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等到老人把衣服烘干再走出来时,小牛伏在地上已经不能动转。这只有几个月的小生命,担不起这次宇宙的暴力,被骤雨激死了。
当晚工人们在林边掘了一个坑,把小牛埋在里边。③埋葬后,老人还在漆黑的夜色里坑旁边坐了许久。最后,一步步地挪回来。第二天,我看见他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手里仍然拿着放牛的鞭子,但是没有牛了。他好像变成一个盲人,眼前尽管是无边的绿色,对于他也许是一片白茫茫吧。几十年的岁月,没有一天没有水牛,他都实实在在地度过了,今天他却有如一个没有指针的钟面。
老牛病死,小牛淋死,主人有些凄然。考虑结果,暂时不买新牛。所成问题的,是这老人如何安插。他现在什么事也不能做了,主人经过长时的踌躇,又感念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只好给他一些养老费,送他回家去。
④家?他在这里有几十年,像是生了根,至于家,早已变成一个遥远、生疏、再也难以想象的处所了。他再也没有勇气去到那生疏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孙儿孙媳,但是他久已记不得他们是什么面貌。人们叫他走,说是回家,在他看来,好比一个远征。他一天挪过一天,怎样催他,他也不动,事实上他也不知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去。最后主人派了两个工人,替他夹着那条仅有的破被送他——他在后边没精打采,像个小孩子学步一般,一步一颠地离开了这座山,和这山上的鸡、犬、木、石……
又过了几天,门外的狗在叫,门前呆呆地站着一个年轻的农夫,他说:“祖父回到家里,不知为什么,也不说,也不笑,夜里也不睡,只是睁着眼坐着,——前晚糊里糊涂地死去了。”这如同一棵老树,被移植到另外一个地带,水土不宜,死了。
在山上两年的工夫,我没有同他谈过一句话。我想,假如小牛不被冷雨淋死,他还会继续在这山上生长着,一年一年地下去,忘却了死亡。
(选自《山水》,有删改)
〔注〕《一棵老树》:原名《放牛的老人》。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处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作者由老人联想到了“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表现出老人的孤独渺小和顽强的生命力。
B.②处山坡、树林、老人、水牛,意境古朴、悠远,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时间与历史,以具象表现抽象,用画面呈现永恒。
C.③处运用动作描写,细腻地写出了老人失去了“牛”这一精神寄托之后的空虚和对未来的茫然。
D.④处“家?”简短的问句,在语义上使上下段文字连接紧密,不只凸显了老人疑惑的心理,也似乎表现出旁人和读者的惊讶。
2.请结合下面冯至的创作观点,谈谈其在《一棵老树》中的具体表现。
山水越是无名,给我们的影响也越大;因此这些风景里出现的少数的人物多半是无名的……自然并不晓得夸张,人又何必把夸张传染给自然呢?我爱树下水滨明心见性的思想者,却不爱访奇探胜的奇士。因为自然里无所谓奇,无所谓胜,纵使有些异乎寻常的现象,但在永恒的美中并不能显出什么特殊的意义。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