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于完满,功成于“片面”
作者: 邱欣悦古人有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若要追求事事完满则必会在那看似功成的表象中出现问题,事物只有在充分发展到最佳状态,在所谓“片面”中不断完善,方可渐趋“完满”。
不拘于完满,在“片面”之中不断改进。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悲壮的失败依然光荣,这样的失败能够激起人们继续挑战险境的勇气。”正是因为曾经的失败才铸就了今日挑战的勇气,正是因为那不够完满的“片面”,人们才得以不断改进自身的缺点,从而得到更加完满的状态。正如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造就了《红楼梦》这一文学经典;正如爱迪生试验千次才选出钨丝,点亮万家灯火。“初极狭,才通人”,但总有人会“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正因存在“片面”,方思改进之方法。
不拘于“完满”,在“片面”之中不断扬弃。否定“片面”并不是否定“片面”的全部。坚持辩证地否定,在否定的基础之上进行肯定,事物才会不断进步,世界才会不断发展。屠呦呦在研究治疗疟疾的方法时,经历了千百次的试验失败,在失败中不断扬弃,终于提炼出青蒿素;袁隆平不惧权威,在稻田中发现雄性不育株,在不断扬弃之中创新,最终培育出杂交水稻。正因直面“片面”,方思扬弃之辩证。
不拘于“完满”,在“片面”之中实现对自我的蜕变。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现实的常态之中,接受自己的片面,才能功成于“片面”。汉朝文学家贾谊才华横溢,一篇《过秦论》便足以证明其文学、政治才能,却因长沙王失足落马而亡难以自我解脱,并一直执着于自己“完满”的辅佐政绩而不能自拔,最后抑郁而终。苻坚一统北方,建立前秦,其势之盛可谓一时无两,却在“完满”的诱惑之下,不顾实际情况,急于攻打东晋,最终在淝水之战中葬送大业。可见,只有不拘于“完满”、直面“片面”,才可实现自我的成功。
正所谓真理无穷,进一步便是一番长进,就有一番收获。正如苏轼所说“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不拘于“完满”才可在貌似“片面”中逐步达到功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