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情境,融入生活,深入思辨
作者: 赵明臻 王淦生情境性写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引导考生联想和想象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真实情境,表达自己个性化的看法,结合情境给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或批评建议。情境作文的关键在于情境,考生需要依据情境找准写作对象和写作范围,选择能联系自我生活体验、引发自我思想感悟的点,形成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情境写作中,考生要时刻牢记“我”和情境的互动,通过逻辑思辨认识情境的本质,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一、依托情境,融入生活
1.辨明情境,精准立意
面对情境化的高考作文题,考生一定要有情境意识,只有分析情境、明确情境,才能做到准确立意,有的放矢。
2.描摹情境,表达真我
高考作文题的情境一般是对一种现象、一种境况的高度概括,启发考生去思考现实的复杂以及个人的应对之法。这要求考生将写作的情境和现实生活连接,与真实的人生连接,将“我”置于情境中,再现情境,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写出有深度的作文。
以下面这道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辩论赛这样的活动形式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这道作文题涉及的话题是“辩论赛”而非“辩论”。由于题目有一定的迷惑性,考生很可能“误入歧途”。命题材料聚焦于“辩论赛这样的活动形式”,并探讨其与“推动知识的进步”以及“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之间的关联,所以,写作时必须围绕“辩论赛”这一活动展开论述,分析它在知识获取和加深认知方面所起的作用。考生不能脱离这个情境去讨论其他无关内容,也不要将“辩论赛”扩大到“辩论”的范围,以致偏移话题。对文题提出的问题,考生给出的答案只能是“是”或者“否”。“辩论赛”是围绕辩论问题而展开的知识比拼、思维反应、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一种竞赛。通常正反双方围绕给定辩题,通过开篇立论、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等环节,各自阐述观点、列举论据、逻辑推理并反驳对方观点。“知识的进步”意味着知识在量上的扩充、深度上的挖掘以及体系结构上的完善优化等。“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重点在于对事物本质、内涵、多面性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更加全面、准确且深刻。辩论赛中双方从不同立场、角度去剖析辩题所涉及的事物,往往可以打破参与者和观众原有的思维定式,促使大家从多个维度去重新审视事物,进而收到更好地理解该事物的效果。考生写作时要依托这个情境展开,形成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二、分析情境,彰显思辨
考生在将生活与作文的情境做真实的连接后,接下来需要对情境进行分析,进行理性的追问和思考。这一部分是作文的主体,也是高考作文的重点。依据情境,可以采用如下思路行文:
1.情境重现
考生要依据作文情境和真实生活情境,选择自己熟悉的,符合作文情境的真实生活情境,进行还原和辨析,写出独属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写作过程中要透过现象去提炼和挖掘事物内在的规律,从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角度去立意,然后围绕立意去进行个性化选材和理性表达,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更具思辨性。
2.追问思辨
追问可以打开论证思路,进而使论证走向深刻。考生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角度展开多重追问,从而得出自己对主题的多元思考。思辨性的写作如果内容单调、乏味是很难吸引阅卷老师的,因此认真分析情境,展开追问,不仅能够搭好行文框架,还可以摆脱表面化和套路化,打通思维路径,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3.归纳提升
结尾的归纳是对整篇作文的总结和升华,所以考生要明确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行文才完整,逻辑才严密,作文才更有深度。
就上面这道作文题,可以按照这三个步骤行文:
情境重现: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历史上许多“辩手”能够青史留名,令人津津乐道,不仅因为他们具有高超的论辩技艺,更在于他们的论辩推动了知识的进步,增进了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时下,各种辩论赛在校园里方兴未艾。辩论赛既重视思想碰撞的火花,也看重鹿死谁手的输赢。辩手们时而推出事实论据,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构建逻辑框架,时而放大对手的漏洞,时刻准备着“一剑封喉”。辩论赛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思想的深度、知识的积淀,更在于思维的严密、表达的严谨和反应的迅捷。然而,正是这样严苛的考验,让许多辩论赛陷入“为辩而辩”的误区,论辩也成为徒有犀利言论而无思想内涵的炫技。而这种技巧遮掩内容的辩论赛,很可能阻碍人们思想的进步。
追问思辨:思想交锋的魅力之一就在于揭示事物的辩证性。但是我们看到,现实中的辩论赛,在那些以“正方”或“反方”身份出现的辩手的口中,任何论辩都不可避免地沦为非黑即白,而且非要争出胜负不可。这样的论辩模式,是否有益于培养人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是否有利于促进人们思辨精神和包容心态的养成?这样一种简单粗暴、只求一种“标准答案”的论辩模式是否有利于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对此,我很悲观。在辩论赛中,为了战胜对手,论辩者往往会陷入为赢而辩的偏执心理难以自拔,对己方所持的观点“不择手段”地加以维护,对对方观点则百般排斥,这就为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样的论辩模式对人们认识世界、掌握真理极为不利。
归纳提升:最好的辩论,应当打破现有辩论赛的规则,来一场自由开放、各抒己见、没有正方反方的大讨论。当下互联网舆论场中的那些争论者,尖锐对立者甚多,相互包容者却少,辩证思维者几稀。看似争得热火朝天,却没让“真理越辩越明”,倒使火气越争越大。而先进理念的广泛传播、知识思想的真正进步,只有在相互借鉴、彼此包容的讨论中才能有效达成。所以,欲求辩论推进思想进步、知识更新,先得有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语境,从这个角度看,不如弃辩论赛而选大讨论。
——江苏盐城市景山中学殷芝芳《拒绝得失心态,拥有包容胸襟》
这篇作文以分析辩论赛中辩手们计较输赢的心理和唯我正确的态度为突破口,细致而深刻地分析了辩论赛难以“推动知识的进步,增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根本原因,在揭示了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语境和抛弃得失之心、拥有包容胸襟对于辩论的意义后,归纳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总之,面对高考情境作文,考生要能够辨明情境,审准核心,然后再依托情境,展开深度追问,最后归纳行文,总结观点,形成自我思辨,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