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内涵,对比分析,思考探究

作者: 崔翔

任务锦囊

1.深挖文本内涵,了解作者意图

深入解读文本内涵,考生需要细致阅读、理解分析,不仅关注字面意思,还要理解背后的深层思想、情感与价值观念。这种对信息深度挖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辨训练,能锻炼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外,理解作者意图,考生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揣摩、推测和评价,从多元视角审视问题,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

2.对比不同文本,鼓励理性思考

在比较不同文本的过程中,考生要深入理解每篇作品的独立内涵,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相互印证和补充之处,从而进行综合分析。

3.延伸思考探究,结合情境讨论

在思辨性阅读中,考生要适时进行延伸思考,并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扩展讨论,进而产生新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可以运用批判性思维,将文中的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独立的、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尤其是对于启示题,考生要有自己的见解。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在历史上,中国曾经是许多重大科技发现和发明的发祥地,在许多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都取得过杰出成就。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第一卷)中指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如此”。这些发明和发现推动了世界科技文明的进步,对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梳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独特历史道路,对其独特的观念、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给予现代的科学阐释,揭示出它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具有的启迪和借鉴的意义,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远在16~18世纪,在中国生活的欧洲传教士们就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技术有其独特的传统。意大利人利玛窦在1584年的一封信中讲,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知识体系,其发达程度并不次于西方。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古代数学和西方的数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代表性的作品,西方是《几何原本》,中国是《九章算术》。西方数学体系的目标是推理论证,我们古代数学的目标是解决各式各样的具体问题。我们为了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引进各式各样的算法,我们古代的数学可以说是一种算法的数学。在这种意义上,中国的古代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在我们进入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符合我们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的精神。

英国天文学家沙里斯1985年在《复活》第109期上发表文章《新科学的诞生》,主张新科学应是合乎伦理道德的科学。尽管建立新科学的中心尚未找到,但他认定了前进的目标,他说:“你若问,是否有什么迹象表明,这样一种新科学将要问世,我的信念是——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污秽的西方,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唯有到那时,我们才算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中国文化价值的精髓是“和谐理念”和“中庸之道”,它既是伦理价值,也是一种方法论。作为伦理价值它强调和谐,作为方法论它避免极端。当代科学技术文明面临的困境要求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科学史家萨顿早就发出“科学必须人性化”的呼吁。如果说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有其现代性的一面,那么中国伦理价值科学化就是必要的,给科学注入价值,以使科学精神和道德理想结合起来。

一百年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别集·国学丛刊序》中就讲道:“中西之学,胜则俱胜,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动。且居今日之世,讲究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百年后的今天,中学与西学、东方与西方、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已开始成为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摘编自汝信、李惠国《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经过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数百年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九章算术》比较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这段时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数学成果。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生产发展,给数学提出了不少急需解决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需要计算各种形状的体积以及如何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商业、贸易的发展,需要解决各种按比例核算等问题;愈加准确的天文历法工作,就愈是需要提高计算的精确程度。《九章算术》正是由各类问题中选出了246个例题,按解题的方法和应用的范围分为九大类,每一大类作为一章,纂集而成的。《九章算术》既包含人们早已解决了的数学问题,也有西汉中期人们新获得的数学成就。该书的体例,有时是举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叙述解决这类问题的解法;有时则是首先叙述一种解法之后,再举出一些例题。不论哪一种,都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规律的。

《九章算术》有着辉煌的成就,而且它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完整体系。它重视理论,但不是那种严重脱离实际的理论,而是在实际的计算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有着一整套在当时世界上堪称是十分先进的筹算算法;在数学命题的叙述方法上,也是从实际的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和公理出发。这些特点,使得中国数学在许多重要方面,特别是在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体系。当然只要人们读一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就可以了解到古希腊数学体系确实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力求严谨的逻辑上的系统性。毫无疑问,它也是人类知识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宝。后来,正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这些内容经过印度和中世纪伊斯兰国家而辗转传入欧洲,对文艺复兴前后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九章算术》是举世公认的古典数学名著之一,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关于分数概念及其运算、比例问题的计算、负数概念的引入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等,都比印度早八百年左右,比欧洲国家则早千余年。盈不足术传入阿拉伯国家,被称作“契丹算法”(中国算法),受到阿拉伯数学家的高度重视。《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就曾流传到朝鲜和日本,并被定为教科书,其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摘编自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1.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西方学者的观点,论证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及其时代意义。

B.材料二以《九章算术》为例,以小见大,展示了古代中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C.材料一主要以时间为序,从古代科技成就写到其对现代科技文化的启示,逐步深入。

D.材料二对中西两部古典数学名著进行了客观评价,与材料一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2.《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各有什么优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3.上述材料对我们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有哪些启示?请简要分析概括。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