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晓平:科学家的诗意人生
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欧阳晓平坚守脉冲中子诊断技术研究30余载,主持研制了18种先进的脉冲辐射探测器系统,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中子诊断探测体系。他研制的无源介质快中子探测系统填补了我国同类中子探测系统的空白,这一系统在国防应用中,解决了一系列测试诊断难题。
捕捉和准确测量中子时间过程非常困难,因为不同能量的中子有飞行时间弥散,源中子束一旦飞行一定距离,相互间就会被分离,时间过程特性就会畸变,想要测量核反应产生的中子时间谱简直不可能。问题没有解决,欧阳晓平日思夜想,甚至做梦都想。1994年,在一趟从北京开往兰州的列车上,欧阳晓平在梦中突然“灵光”乍现,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醒来后,欣喜若狂的他立即将梦中的方法记录下来,随即付诸研究。经过半年的攻关后,欧阳晓平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并成功将其投入应用。
身为科学家的欧阳晓平非常喜欢文学。他说:“文学需要想象,科学更需要想象。诗表达了真善美,而科研创新就是很美的东西。如果用动物来比喻,做科研应该像一头饥饿的老虎,而不是衣食无忧的猪。猪三餐不愁,但没意思。老虎可能饿肚子,但吃到的都是想吃的猎物。”然而,“猎食”的过程是辛苦的。早上8点钟开始工作,晚上12点钟才结束。这只是普通的一天。实验正酣时,他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能提高30%动能的碳纤维活塞、在零下60摄氏度仍不罢工的电池、变甲醛为负氧离子的空气机、能除尘防瓦斯爆炸的煤矿雾化器……种种奇思妙想如同夜晚的繁星,在欧阳晓平的脑子里不停地闪烁。
潜心研究、切磋琢磨、热爱与想象力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为热爱,欧阳晓平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科研之中。砥志研思、切磋琢磨,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科研精神,致力于学术研究。做学问就应该像激光那样,方向性强、能量集中地做一件事直至完成,这样才真正能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