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经天纬地,开路先锋

2024年2月3日,“东方慧眼高分01星”通过捷龙三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发射。这颗运行在距地52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的卫星,搭载高分辨率推扫相机、全自主化在轨智能处理终端,集成北斗短报文和星间实时传输终端,具备在轨实时生成与分析功能,能够有效提升用户获取遥感信息的速率。

负责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李德仁,向着“看得快、看得清、看得准、看得全、看得懂”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到2030年时,他要带领科研团队建成一个拥有200多颗卫星的“东方慧眼”“智能遥感”卫星星座,让全球更多的人享受中国卫星带来的优质服务。这个“星座”由四种卫星组成,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连在一起,可用于农业、交通、采矿、海运、智慧城市、智慧农村等,构成一个对地观测网。

40年前,李德仁学成回国时,受测绘遥感科技水平的制约,中国人对这些地理信息知之甚少。测绘遥感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尤其在一些人迹罕至地区的基础测绘工作,更是实践中难啃的“硬骨头”。李德仁接到任务后,创新性地提出“把GNS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放到飞机上”,运用“GNSS空中三角测量”技术,很快完成了无需地面控制点的测图任务。“我们做测绘遥感的人,始终要坚持自主创新”。李德仁带领团队研制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地面处理系统。经过10年的建设,“高分”系统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系统的自主可控,相关成果有力推动了新一代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航天产业发展做了技术、人才上的储备。近年来,李德仁带领团队积极开展“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卫星研制,2024年9月24日,珞珈四号医学遥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茫茫太空迎来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我们要努力实现测绘遥感更高水平的智能化,推动天上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一体化组网,让天上有对地观测的‘慧眼’和‘大脑’,让空天信息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做有组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更加完备的产学研链条上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李德仁说。

啃硬骨头、自立自强、自主创新

李德仁一生投身于测绘遥感事业,既出于他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也源自其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经天纬地,开路先锋”,是对他的测绘遥感事业生动而精准的写照。永不停歇的“思索、奋斗与创新”贯穿始终,镌刻着他在强国征途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英勇身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