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深刻,论述全面
作者: 陆永鑫1.拆解文题要素,赋能审题立意。(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对中心论点进行价值性判断,揭示此中心命题的基本属性,类似于下定义。(2)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指分论点,“果”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原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3)辩证分析法。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4)条件分析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当作一个问题或一种任务,然后追问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法,从“怎么办”的角度,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措施”“途径”。
2.搭建论述架构,赋能逻辑表达。(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分析一个问题时,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要横向了解事物的联系,掌握事物的分寸,把握评论的尺度,从多方寻求解答,进而增加认识的广度,获得客观的认识。(2)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每一个事物都有过去、现在、未来,当碰到问题时,要深思熟虑,抚今追昔,上下求索,从而增加认识的深度与广度。(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注意它的反面。考生可采取正面论述、反面假设的方式来加强效果,将一个例子化为两个例子。如雪莱《致云雀》:“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欢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一句就可用于正反论证:
雪莱于《致云雀》中,犀利批判人类“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的行为。不妨思考,云雀为何能于天际自在翱翔,毫无忧惧?反观人类,又为何常常在无端的忧虑中迷失自我?究其根源,在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视角不够全面与秉持的心态不够客观。我们需以全面、客观的视角,接纳生活的多面性。当身处顺境,不应被赞誉冲昏头脑;遭遇逆境,亦不被挫折击垮意志,这样,方能从容地驾驭生活的波涛,驶向理想的彼岸。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总在接收世界的馈赠:阳光的恩泽,风暴的洗礼,玫瑰的芬芳,荆棘的刺痛。有人将生命视作被动的容器,有人却在馈赠中雕刻自己的形状。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见解。
【思维分析】
1.拆解文题要素。(1)剖析“馈赠”的多元内涵:材料中“阳光的恩泽,风暴的洗礼,玫瑰的芬芳,荆棘的刺痛”,将生活馈赠具象化。这表明馈赠既涵盖如成功、赞美这类顺境中的美好因素,也包含挫折、失败等逆境中的磨砺。考生写作时,一定要对“馈赠”的两面性有清晰的认识,避免顾此失彼。例如,一次考试的失利看似是挫折,却能促使我们反思学习方法,成为成长路上的宝贵经验;获得一场比赛的冠军看似是荣耀,却可能滋生骄傲自满,成为未来奋进途中的无形阻碍。(2)辨析两种生命态度:“有人将生命视作被动的容器,有人却在馈赠中雕刻自己的形状”,呈现出消极与积极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态度。前者面对馈赠,采取随波逐流的态度,却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观能动性,让馈赠失去原本助益成长的价值;后者则主动出击,借助馈赠塑造独特的自我,让经历成为塑造自我的工具,通过主动探索,将生活的馈赠转化为独特的生命勋章。此次命题导向无疑是倡导后者。
2.搭建论述架构。(1)正面论证:于“顺境”之馈赠中乘势而上。聚焦顺境中的美好馈赠,既要感恩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又要顺势而为、应势而谋,把优势转化为进步的动力。顺境是珍贵的机遇,若能合理运用、积极进取,就能创造出更为璀璨的价值,雕琢出更加绚烂多姿的生命轮廓。(2)反面论证:在“逆境”之馈赠中砥砺成长。当逆境的阴霾笼罩,我们要化挫折为成长的强劲羽翼。如若遭遇命运的重击,我们不能一蹶不振,要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与对生活的热情,以顽强的毅力雕琢出坚韧不拔、鼓舞人心的生命模样。(3)深入阐释、联系现实:以辩证思维领悟馈赠之奥义。要辩证看待“馈赠”的内涵及其启示——无论顺境抑或逆境,二者皆为滋养生命成长的“养分”。顺境时,保持清醒,不骄不躁;逆境中,坚定信念,不馁不怨。把顺逆当作生命画笔,以辩证思维调色,定能雕琢出成熟强大、绘满人生华彩的生命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