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固唯美 自信以持之
作者: 郭鑫“我们的直言义行中,是孔孟礼仪的绵延;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是魏晋风骨的接续;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是华夏智慧的结晶。”当我们骄傲地向世人展现中华风采,文化自信正是坚强后盾。
中华文化,是通往精神彼岸的桥梁。泱泱大国,鸾翔凤集,人文荟萃。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净心之歌谣,是解忧之杜康。俯仰上下五千年,诸子百家、琴棋书画、唐诗宋词、京剧昆曲,无一不给我们平淡日子的夜空挂上一轮皎洁的月亮。茶余饭后,人们吟诗作对;蝉鸣盛夏,人们歌声激荡。本就寂寥的日子,有了文化的韵味,便不再黯淡,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得到充实,干涸的灵魂也得到了文化的滋养。
树立文化自信,可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我国,有很多大国重器的命名都充满独特的“中国式浪漫”。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寄托了中华民族世代对月球的无限憧憬;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被命名为“蛟龙”,寓意让“中国龙”游向深海,探秘海底世界……“中国式浪漫”是一种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两圆“奥运梦”的北京城,在冬奥会上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作为开篇,画面从第一帧就饱含了中华意蕴。后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鸟巢上空的迎客松、合唱团员脚下的虎头鞋……每一个细节都浸润着“中国风”,弥漫着“中国情”,这让我们不禁感慨祖国的美好,这场开幕式更是彰显了民族魅力和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树立文化自信,并不妨碍博采众长,协和万邦。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吐纳八面来风,自信而坦诚地同各民族的交往与交流。我们打通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绸之路,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大唐盛景。敦煌文化历经千年洗礼,依然生动诠释着泱泱华夏的兼容并蓄,以及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这些思想体系与精神追求,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文化自信。
“一路望,跌跌撞,午夜流星何去何往。路海长,青夜旷,越过群山追斜阳。”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风雨,却没有被岁月磨蚀去光泽,这不仅因为它的钟灵毓秀,更是因为华夏儿女有着无比的文化自信,不断传承、延续,使其经久不衰。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高三年级】
◆点评
作文从“孔孟礼仪”“魏晋风骨”的历史纵深,到丝绸之路、大唐盛世的文化交流,再到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构建起多层次的文化案例体系。文中巧妙选取“大国重器的命名”“冬奥会中的中国元素”等现代场景,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表达,既贴合时代语境,又彰显文化传承的生命力,为文化自信的论述注入新颖视角。主体部分先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证,提出了两个理由;然后又辩证地提出了“树立文化自信,并不妨碍博采众长,协和万邦”,让说理更加圆融、周密。
【李文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