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要深入,感悟要升华

作者: 李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AI工具DeepSeek掀起了一股热潮,越来越多的人下载并使用“DeepSeek”,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每每需要寻找依据,求得答案时,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话:“DeepSeek是这样说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根据你对AI工具的认识及由此衍生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与AI同行,更要与思考为伴

科技发展让AI技术融入生活,现在很多人遇到难题就找AI帮忙。虽然AI能快速给出答案,但过度依赖会让我们失去思考能力。只有合理使用AI,保持独立思考,才能真正进步。(“科技发展让AI技术融入生活”的开头过于平淡。)

AI确实给生活带来便利。学生用AI查数学题答案,作家用AI生成文章大纲,医生用AI分析病例数据。这些例子说明AI是高效的工具。但完全依赖AI会让人变懒,比如有些同学用AI写作业,虽然速度快,但知识没真正掌握,考试就会暴露问题。(“用AI查数学题答案”表述直白,建议文学化。这里只简单罗列现象,没有进行深入分析。)

历史上的人类一直在创造工具。古人用燧石取火,近代借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今天我们用AI解决问题。但AI和过去的工具不同,它不仅能替代体力劳动,还能完成部分脑力工作,比如阿尔法狗战胜围棋冠军,AI绘画软件生成精美作品。这让人担心:当AI越来越聪明,人类会不会失去思考的能力?(通过工具史展现认知纵深,“阿尔法狗”案例陈旧,建议替换为新事例;比喻单一,可补充关于人工智能的新感悟。)

现实中,过度依赖的现象已比比皆是,有的年轻人遇到问题就上网搜索答案,不再自己动脑;有的论文作者直接用AI生成内容,导致学术造假。更严重的是,有人轻信AI推荐的虚假信息,造成错误判断。这些例子警示我们:AI再强大也只是工具,人才是使用工具的主体。(一笔带过,论证不充分;说理较浅,应从“当思考被压缩成数据包,人性的温度将在算法中冷凝”这个角度深入挖掘。)

当然,我们不应排斥AI。科学家用AI分析基因数据,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救援队用AI搜索地震废墟中的生命信号,提高救援效率。使用AI的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用AI辅助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就像使用计算器做数学题,先理解原理再借助工具,才能事半功倍。(“计算器”类比老套,建议更换其他表达方式,另外,科学、救援的事例论证笼统,需要细化。)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拥抱AI技术,更要守护思考能力。写作业时先自己尝试,再参考AI的解题思路;查资料时多方比对,培养信息鉴别力。我们只有让AI为自己的思考插上翅膀,而不是让自己的思考成为AI的傀儡,才能在科技浪潮中站稳脚跟。(结尾的力度不足,没有得出结论,也没有加以升华。“站稳脚跟”意象单薄,应加以补充。)

◆问题剖析

作文在阐述AI带来的便利和过度依赖AI的危害时,只是简单罗列事例,缺乏对AI与人类思维关系本质的挖掘,缺少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视角的引入,同时对比分析单一,缺少情感表达。文中的感悟多聚焦于个人层面,未上升到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没有体现AI技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远影响,未提出建设性愿景。

升格时考生要注意,“思考与感悟”的重点不在评价AI技术本身,而在探讨人类如何与之共处。结尾要提出具体的人与AI协同发展的愿景,增强前瞻性与感染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