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行,由果索因

作者: 刘应福

任务锦囊

1.行文思路分析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有两种考法:一是梳理行文思路;二是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考生答题时,第一步要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第二步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2.线索作用分析

线索作用分析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通过“四看”找线索:一看标题,二看时空词语,三看文中反复出现的“物”,四看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第二步是分析线索的作用:在结构方面,线索组织材料贯串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行文富于变化;在内容方面,线索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呈现出某种情景或状态。另外,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线索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化的作用等。

3.形象特点概括分析

对人物形象特点或物象特点进行概括分析要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二是从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三是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能直接点明形象特点。

4.物象作用分析

(1)主要物象作用:①内容主旨方面:主要物象是主旨之所在。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②艺术构思方面: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贯穿在一起的作用。

(2)次要物象作用:①内容主旨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②对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③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