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破贼之勇踏破成见之山
作者: 冯隆耀【写作示范一】
哲学上认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这种自觉选择是导致“成见”产生的原因之一。恰如电影《哪吒2》中申公豹所言:“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成见呢?当然是要克服它。
成见的存在,不仅是因为意识活动在起作用,人的社会地位、名誉、环境、文化底蕴等都有可能带来成见。心中的成见不仅会遮蔽一个人的双眼,阻塞一个人的前行之路,还会引发种种社会矛盾,既伤己,也害人。
我们能否改变别人心中的成见呢?答案是肯定的。虽如申公豹所言“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但是身为“魔丸”的哪吒仍然敢与成见较量,对抗天庭的同时也扭转了陈塘关百姓心中对他的成见。这是他不断强大自身的成果,而这份努力也成功改变了他人对自己的成见。秦国一代名相范雎,早年是被人嫌弃的小人,但他却以“远交近攻”的大国战略逆转了人们的成见。我国篮球第一人姚明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效力九个赛季,曾8次入选全明星阵容,5次入选年度最佳阵容,改变了美国人“亚洲人不会打篮球”的成见,书写了独属于自己的传奇。由此看来,我们也能够改变人们心中的成见,摧毁那座所谓“休想搬动”的“大山”。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反躬自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要努力改变自己心中的成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顺应新事物发展的规律。既然无法预测事物的发展前景,就不应该用带有成见的眼光看待别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人会想到,最初不被看好的周杰伦最后能成为华语乐坛顶流,当然,陈塘关的百姓也不会想到哪吒会有与天庭对抗的勇气与决心,最终封神。我们心中的成见不仅会耽误他人,更会影响自己。既如此,我们为何不尽力去搬动自己心中的那座“成见大山”?
成见与成长之间是一场内心的较量,让我们通过自我反思和不断学习来克服成见障碍,以多元眼光欣赏多彩人生。
【江苏阜宁中学高三(7)班】
◆点评
本文特色有二:一是“以问驱动”。文中所发“三问”,既紧密围绕论题,又使行文脉络分明,更使思辨深入展开,发出新论。二是“以议带叙”。在分层论述的过程中,考生先以理性思辨将自己的观点阐述透彻,再以其为引擎,带动举例论证,厘清事理逻辑,从而使文章既得事趣,更显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