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新论,使用新料
作者: 姜有荣1.新锐见解
考生要想突破众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就必须摆脱思维的惯性,提升思维的品质。其路径有二:一是学习深刻的见解,二是学习创新的见解。如俄国作家索洛古勒来看望列夫·托尔斯泰时说:“您真幸福,您所爱的一切您都有了。”列夫·托尔斯泰说:“不,我并不具有我所爱的一切,只是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爱的。”托尔斯泰的见解之新锐在于创新,他转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从“有我所爱”转向了“爱我所有”,本质上从改变外部的客观世界转向了改变内在的主观世界。
2.新鲜例子
考生要想积累新鲜的例子,其路径有二:一是积累“全新”的例子,即鲜为人知、鲜有人用的,读之让人开眼界、长见识的例子。二是积累“半新”的例子,即老材料有新爆料,读之让人既有熟悉感,又有新发现的例子。
3.新活说理
考生要想学习借鉴一些新活的说理方法,其路径有二:一是学习名家的说理之道,二是学习同学的说理妙法。考生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例子进行跨界类比,生发出深邃之理。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哪吒2》中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确实,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思维分析】
文题所供材料借用电影《哪吒2》中的台词引出“成见”这一关键词,其中“大山”一词指出“成见”的顽固性、压迫性、误导性、危害性。“确实,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承接上句,进一步指出“成见”的本质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力求将考生的思维关注点引向自身实际,对“成见”作出具体的、个性化的分析和阐释。同时,第二句话还意在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热点现象,就“成见”这一话题作现实的思考;“有些时候”意在避免观点的绝对化,为考生展开思辨性议论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考生在写作时,首先应当对核心概念“成见”作较为深刻的理解和阐释。成见可能基于社会环境、过往经验等多种因素形成,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成见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人们通常所说的成见一般指的是错误的成见,其往往会阻碍人们对事物做出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角度和立意,既可以分析成见产生的原因、消除成见的方法和策略等;也可以探讨成见对于认识他人、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也可以具体议论如何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成见;还可以拓宽视野分析不同地域之间的成见、不同语言之间的成见,甚至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成见。
参考立意:打破认知壁垒,推倒成见之山;以理性之光,驱成见阴霾;勇破成见,拥抱真实;破成见之茧,绽自我之光;打破成见枷锁,拥抱多元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