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
一、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剑潭赠李似表
◎〔宋〕刘子翚
夜窗把酒对鹅峰,分手悠悠各转蓬。
舣棹相逢烟浪际,有家皆在乱离中。
胡儿久占清河地,壮士谁收赤壁功。
它日着鞭先后耳,飘零不用叹途穷。
〔注〕刘子翚:南宋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窗把酒”运用细节描写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各转蓬”则暗示此后的漂泊生活。
B.二人在烟雾弥漫的波浪间相遇,感叹“皆在乱离”,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C.诗人借助赤壁典故和反问句式表达了国土沦陷、渴盼收复失地的强烈情感。
D.诗人劝勉友人不要为了眼前的分离而忧叹,相信将来定有并肩缓辔而行的时候。
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者文之经”。请简要梳理诗歌离散之情的发展脉络。
答:
二、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塞 上
◎〔宋〕司马光
鸿雁秋先到,牛羊夕未还。
旌旗遥背水,亭堠远依山。
落日□西塞,阴烟澹北关。
何时献戎捷,鞍甲一朝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大雁南飞秋先到,夕阳西下牛羊未归,描绘了一幅祥和的生活图景。
B.颔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以远望的视角描写亭堠、旌旗依山背水的景象。
C.尾联表达了诗人期待战争早日胜利、能够过上和平安宁生活的迫切愿望。
D.此诗营造了雄浑壮阔、苍凉悠远的意境,与王维的《使至塞上》大体相似。
2.颈联□处脱落了一个字,有人补出“衔”和“隐”,你认为哪个好?请简要赏析。
答:
三、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依韵酬吴春卿二首
(其二)·松
◎〔宋〕范仲淹
亭亭百尺栋梁身,寂寞云根与涧滨。
寒冒雪霜宁是病?静期风月不须春。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高节直心时勿伐,千秋为石乃知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松树高大挺拔,如同栋梁般支撑天地,展现出无比威严与强大的力量。
B.颔联突出松树不畏严寒、静待美好时光的品质,表明松树坚毅乐观的心态。
C.“萧萧远韵”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写景风格相似。
D.诗人劝诫人们不要轻易砍伐松树,千年之后,见松坚如石,方知其神韵价值。
2.《宋史·范仲淹传》对范仲淹的评价是“内刚外和”。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内刚外和”的特点是如何通过松树表现出来的。
答:
四、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秋 来
◎〔唐〕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
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
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
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
恨血千年土中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选取梧桐叶、秋虫等鲜明的意象点出“秋来”,表达由“惊”转“苦”的感受。
B.第二句的“寒”字既指岁寒,又指听络纬啼声时的心寒,感情上直承上句的“惊”与“苦”。
C.诗人担心自己用竹简辛苦写成的书受人嫉妒而遭毁坏,因为像蠹虫一样蛀蚀贤者的坏人实在太多了。
D.诗歌上半篇由景入情,下半篇则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创造出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
2.文坛上素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赞誉。请结合诗歌后四句,对李贺“奇诡”这一诗风进行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