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推介中国
作者: 陈士同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中国,感受中国,向世界真挚地讲述中国故事。不过,依然有许多国家的青年由于各种原因对中国还不够了解,甚至有些误解。恰巧,《咬文嚼字》评出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中“City不City”入选,而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则有“中国游”。
请结合这两个流行语写一封信给外国青年,帮助他们了解新时代蒸蒸日上的中国。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预测理由
这道任务驱动型的新材料作文题的情境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都非常明确。情境材料和写作任务是“个体性”的,是针对“一封信”提出的;写作要求则是“共性”的。就情境材料包含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看,三句话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句指出大的时代背景,即写作涉及的社会情境:随着国门打开,走出去与走进来越来越呈现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在这种双向奔赴中,中国故事渐渐成为世界谈论的话题。第二句指出尽管中国正被世界所了解,但一些青年仍然存在对中国认识的盲区或误区。如何减少和消除这些对中国认知存在的问题?第三句以两个“流行语”——“City不City”和“中国游”为例,提出以它们为抓手,向世界推介中国,让更多人了解“新时代蒸蒸日上的中国”。
高分策略
根据文题所供材料,考生要恰当地向世界推介中国,故准确理解两个流行语的含义便显得非常重要。“City不City”是一种流行用语,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情境是否具有都市感、时尚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现。这一流行语常用于评价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城市探索或特定场景是否符合一种理想化的、有格调的城市生活形象。“City不City”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中国文化魅力的体现,它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而“中国游”的语义比较明确。基于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耳濡目染于中国的发展,经历着中国正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国家有比较客观且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样,许多外国游客在体验了中国的便利生活和丰富的文化后,也纷纷表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和赞赏。
这样,在较为全面地理解了“City不City”的语义指向和情感指向后,便可以“中国游”为抓手,鼓励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来到中国、感受中国,向世界真挚地讲述中国故事,传达真实的声音,立体生动地展现开放现代、美丽丰富的中国形象。这是情境材料的核心意旨,也是写作的命意所在。
文题提出的任务指向非常明确:“一封信”,指出了作文的体式,要求用信件格式进行书写;“给外国青年”,指出了言说的对象关系,即以中国青年的口吻向外国青年“推介中国”,并通过“你”的介绍让更多外国青年认识和了解“新时代蒸蒸日上的中国”,然后再从他们的视角向更多的外国人推介中国。除此之外,写作任务还隐含着深层次的要求,即要考生现身说法,把自己对中国的认识介绍给外国青年,帮助他们澄清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以增进对中国的深度了解,从而促进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互鉴,实现世界文明的共赢共享、共融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