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绩主义: 一面破碎的滤镜
作者: 一考生【写作示范一】
在手机相册里,我们习惯用滤镜美化生活,却渐渐分不清真实与虚妄的边界。当优绩主义将人生简化为线性上升的曲线图时,那些无法被数据量化的生命体验,那些在统计模型之外的人生选择,都被强行套上了统一的美颜参数。这个时代的荒谬在于,我们既享受着技术带来的多元可能,又困在单一的价值评判体系中进行着自我消耗。
优绩主义构建的滤镜,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视觉魔术。当羊毛月用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展示北大生活时,那些被刻意隐去的熬夜赶稿、社交焦虑与自我怀疑,恰似美颜相机抹去的毛孔与皱纹。这面滤镜不仅抹平了成功背后的真实褶皱,更制造出虚幻的公平假象。正如王兴兴被当作励志样本,这种选择性呈现让优绩主义更像一场幸存者偏差的展演。而这种价值评判体系正在异化为新型的认知牢笼。导演饺子在动画电影《哪吒》爆红前六年的蛰伏期,在优绩主义的滤镜下不过是灰度模糊的废片,却不知那些沉淀的岁月才是真正的艺术显影液。
但总有人选择关掉滤镜,直面真实。敦煌壁画修复师日复一日地填补斑驳的裂隙,在0.1毫米的笔触中触摸永恒;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常年穿布衣布鞋,在朴素中坚守科学的纯粹。这些未被美颜的生存状态,恰似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坚持使用的矿物颜料,虽然晦暗却历久弥新。他们用生命证明:当数字化的成功标准失效时,那些沉淀在时光里的坚持与热爱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显影剂。
希腊神话中的那耳喀索斯溺毙在自己的倒影里,恰似这个沉迷于优绩主义滤镜的时代寓言。当我们关掉虚拟的完美滤镜,或许就会发现:饺子工作室里持续燃烧的动画原稿,这些未被美颜的生命片段,才是破除优绩主义魔咒的显影液。
毕竟,真正的文明演进史从来不靠滤镜美化,而是靠那些敢于直面真实的灵魂写就。
◆点评
作文深刻剖析了优绩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异化影响,将其比作一面破碎的滤镜,形象生动。作者揭示了优绩主义如何遮蔽真实、制造幻象,并指出这种价值评判体系已成为新型的认知牢笼,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结尾以希腊神话中的那耳喀索斯为喻,表达出要敢于直面真实,摆脱优绩主义的束缚。全文见解独到、分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