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萌”消费为个性买单
最近几年,层出不穷的“丑设计”“丑东西”在互联网快速传播,引得不少人“围观”“种草”。如甘肃省博物馆“龇牙咧嘴”的“铜奔马”,靠着“看起来就不太聪明”的样子,上架一年多销量破10万。在这些形状各异、造型百态的“丑东西”中,不少年轻人“丑中找萌”,做了许多搞笑解读,戏称“要用这些丑东西给未来的考古界一点震撼”。也有人认为,这些形状各异、造型百态的“丑东西”,是设计者“有趣的灵魂”的投射,因而不少人愿意给这份“放飞自我”买单。而“丑东西”持续走红,热闹背后也隐藏着机遇,需要人们有更多的创意和个性去挖掘。
素材解读
这些“丑东西”何以成为爆款?这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美丑的评判标准趋于多元化,更重视个性和创意的表达。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个性化的表达,也让“丑萌”有了更多“上新”的机会。
适用话题
个性表达、创意、创新、多元化
上一篇:
数字化扩容公共文化服务
下一篇:
路名体现城市文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