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名体现城市文化特性

“兴道巷”“崇兴巷”,路名来自唐代长安城中的坊名;“乐龄路”因为旁边有养老院,故取老人的雅称命名;“时和路”“岁丰路”采自苏东坡文中“时和岁丰”一词……近日,陕西西安一批路名“打包上新”,或是渊源有自,或是贴切古雅,展示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个城市的路名,不仅是独特的“文化遗产”,更是新鲜的“活的传统”。如云南昆明的“金碧路”,既蕴藏金马碧鸡的当地典故,也合乎金碧交辉的天象奇观;走进江苏南京的“乌衣巷”,会让人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北京的“百花深处胡同”、河南洛阳的“勒马听风街”,都让无数网友赞叹“诗情画意”……这些路名,植根深厚的文化,穿越漫长的历史,展现着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而上海许多路名则来自全国各地地名,甚至方位、区域也暗合,形成空间的对位;陕西西安“未央路”,往西有“阿房路”“凤城路”,往东有“开元路”“贞观路”,则串起秦汉唐的历史。

素材解读

城市的路名,是导航上纵横交错的回家之路,也是心灵中源远流长的归乡之路。城市道路的命名,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关键在于如何体现出历史传承、生活接续,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性。路名串联起空间与时间,对接着历史与生活,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份精神的底色。

适用话题

文化传统、精神底色、兼容并蓄、地方特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