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不限载体,融合相得益彰
作者: 张佳硕历史风起云涌,时代披沙拣金。腾飞的科技在翻新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让阅读方式悄然变化。电子阅读凭借方便、快捷成为后起之势,逐渐赶超纸质阅读,成为新兴的阅读方式。
然而,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会让阅读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片面武断的。电子阅读信息量大,覆盖内容广泛,与大数据联动还可以让我们迅速发现与获得书中精华,这是电子阅读最大的优点。而对于电子阅读使人注意力分散,其问题本身并不在于电子阅读,而在于阅读者本身。一个有追求、自律的人进行电子阅读时,会从海量的信息中寻己所需、补己之短,以提升自己;而自律能力差的人即使阅读纸质书,也会毫无所获。
可见,电子阅读只是提供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捷径”,而非保障。更何况正如《管子》中云“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电子阅读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书香永远只来自于书籍内容,而非载体形式,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同样能带给我们知识和体验。
既然电子阅读有诸多优点,那么纸质阅读会被取代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香奈儿女士所说:“潮流易逝,风格永存。”纸质阅读穿越时空,流传至今,已经充分证明了它的不朽。它是一种体验,当书页被翻动之时,我们仿佛听到作者对我们低头耳语;它是一种回归,当静心捧书阅读之时,我们仿佛回归了最真实的喜怒悲欢;它更是一种情怀,当书本若干年后又被捧起之时,我们仿佛看到经年的良辰好景在眼前再度浮现……在某种程度上,纸质书是心灵的桥梁,让我们重视知识的同时不忽视情感。当个人的情怀在书中得到升华时,我们便有了更多前行的力量。
所以,应让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行不悖,融合发展。正如上文所言:书香永远只来自书籍内容,而非载体形式。
纸质阅读携手电子阅读,是传统与新兴的碰撞,是情怀与科技的交融。只有二者并驾齐驱,才能各尽其长,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当下全民阅读的普及与发展。
【山东德州市庆云云天中学高三(2)班】
点评
作文标题即中心论点,开篇引社会现象入题——对于电子阅读使人趋向碎片化阅读、让人注意力分散的观点,其问题本身并不在于电子阅读,而在于阅读者本身。先破后立,提出“纸质阅读会被取代吗”的疑问,通过分析因果确立论点——最好的方式是让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并行不悖,融合发展。综合看来,全文观点鲜明,先破后立,表达精准,值得学习借鉴。
【李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