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读写深度关联新题型的五种新模式
作者: 王小琴 黄助昌读写结合类作文题,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阅读材料,生发出相关的写作话题或写作任务要求的写作。这种作文题型也使得“深度学习”和“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有了可以检测的途径,从而使得“阅读与写作”形成强有力的关联。那么,这种读写深度关联的作文题,有多少种形式呢?可以说,有多少种阅读板块就有多少种相应的关联方式,按关联程度有以下几种:
1.与“语言文字运用”相关联的作文题(如2023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
2.与“古代诗歌阅读”相关联的作文题。
3.与“文言文阅读”相关联的作文题。
4.与“现代文阅读Ⅱ”相关联的作文题。
5.与“现代文阅读Ⅰ”相关联的作文题。
从目前的命题趋向来看,高考作文命题与深度学习的关联在阅读板块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高考作文命题的导向作用、深度阅读对深度写作的基础作用、高考作文命题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以及高考作文命题与深度学习的相互促进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种关联。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培养深度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的挑战。
下面笔者就高考试题各板块与高考作文关联的可能命题形式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作文命题与“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相关联
2023年新高考Ⅱ卷作文命题与“语言文字运用”题关联,提出了“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这一现象,要求针对青少年的愿景,写出对此现象的理解与思索。“有时希望有……”,是表明一小段时间,而不是长时间。关联“语言文字运用”题的材料内容就知道,如果连入睡都戴耳机,问题就严重了,“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带来听力健康问题。这里隐含着一个反向立论:如果长时间沉浸在自己的空间,就会坐井观天,造成自我心理的封闭。考生在写作中,如果能够就这个角度进行辩证思考,就能使作文具有理性思辨性。因此,细读并思索语用题阅读材料,挖掘出深层的思辨,找到多角度的立意,是这类关联命题的审题关键。当然,还有一个重点在“有时”二字上。从这两个字上,我们可以明确“长时间”待在某一空间是不可取的。这正是这道“语言文字运用”题科普的道理。从2023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题来看,借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材料替代作文原题材料这种命题模式,形成的“写作关联阅读,引导深度学习”的新题型命题趋势,可以诞生多样化的文体写作。这也启示我们,读、思、写之间的转换,就是深度学习的过程,所读内容必将成为有效写作的重要支点。可以预见,2024年高考作文命题可能仍然会与“语言文字运用”题相关联。
二、作文命题与“古代诗歌阅读”板块相关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明确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新课标和部编教科书的要求已然成为今后高考“考纲”和“高考说明”。因此,写文学评论或赏析的文章也在高考作文命题的范围之内。文学评论是一种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多种文体,主要有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在这里,诗歌评论与鉴赏是这类关联题的主要命题点。根据评论对象的内容和艺术技巧,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多种类,如主题评论、题材评论、人物评论、语言评论、结构评论、表现方法评论等。这些评论可以针对诗歌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总之,诗歌评论旨在通过对作品的研究和评价,揭示诗歌的发展规律,提高考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三、作文命题与“文言文阅读”板块相关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在“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在读写结合上有明确的要求:(1)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2)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3)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4)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笔者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可能会以“历史人物评论”的形式与“文言文阅读”板块相关联。历史人物评论的写作技巧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题、资料收集、角度选择、客观分析、结构逻辑、语言表达等。
四、作文命题与“现代文阅读Ⅱ”板块相关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对读写结合也作出了非常具体的明确要求:(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文学评论、续写与改写、读后感、随笔这些文体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关联点。其中,下面两类文学评论是重点:
1.散文评论。写散文评论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既要深入分析散文的各个要素,又要结合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进行评价,同时还要注重文采和表达。
2.短篇小说评论。写短篇小说评论需要深入理解作品,明确评论焦点,分析作品元素,引用文本证据,运用批评理论,表达个人见解,并确保结构清晰、语言简明。
五、作文命题与“现代文阅读Ⅰ”板块相关联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在“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要求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其中“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的要求,指明了作文命题与“现代文阅读Ⅰ”板块相关联的命题点,即要求考生在阅读文本时,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分析、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逻辑严密。
新高考必定会鼓励考生在写作中发挥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避免模式化、套路化的作文方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高考作文新题型,考生要做好相应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