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立身,学会共处
作者: 武孝兰【写作示范】
常言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合作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回避的事情。如今的新时代青少年身处风云诡谲的时代洪流中,要不为大浪所吞噬,须学会共处,这是安身立命之道。和谐共处,共生共荣。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处于新时代的大江大河之中。要做到不惧风浪,除了自身有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学会与人共处、善借他山之石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功课。人是群居性的社会群体,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是剑拔弩张,还是春意融融,取决于个体是否拥有处理共处关系的智慧。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共处中学会换位思考,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就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如果处理各种关系都以自我为中心,则会把自己推向孤家寡人的境地。人与人相处会形成一定的气场,这个气场要让人神清气爽,需要每个人都拿出真情、奉献爱心,否则,只会乌烟瘴气、令人窒息。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共处体”中的个体也是如此。很显然,要保证共处体和谐发展,让每一个个体在共处中都能够借整体之力良性发展、健康成长,就要防止消极不利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有效沟通、坦诚交流,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是最关键的钥匙。
于漪老师说:“我的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自身才能有驱动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共处的个体,不可能十全十美,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在共处的过程中,每个人就需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和谐共处。如果一味地放大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戴着有色眼镜盯住别人的不足,很难弹奏出共处的和谐旋律,也不可能在碰撞中相互砥砺、共同成长。
在新时代,国与国需要共处于一个地球,人与人需要共处于一个社会,亲人与亲人需要共处于一个家庭,我们无法回避这些共处问题。在历史的画卷中,贤臣直言进谏,明君察纳雅言,这类和谐共处、共谱华章的佳话不计其数。正因众志成城,才其利断金。
时代的浪潮波涛汹涌,身处时代大变局中的新时代青少年学会共处是人生的必修课。换位思考,懂得相处之道,顺应时代潮流,携手共进,才能谱写共生共荣的华美乐章。
【安徽霍邱一中城南分校高三(12)班】
◆点评
作文紧扣材料提供的话题,以材料中的关键词“共处”为立意构思的核心,然后从换位思考、放大积极面和取长补短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又与社会和世界对接,拓宽了分析问题的视野,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具体分析问题时,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名言警句佐证,材料与现实对接,较为深刻地论述了作文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