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文字失语”还需多添“墨水”
作者: 孔德淇为了从“文字失语”中走出,很多年轻人选择通过网络社群坚持“咬文嚼字”,借阅读增识增智,以写作锻炼思维,重建自己的书面语体系,这未尝不是一种“用网络对抗网络”的策略。不过,文字失语的本质是人类被网络表达所驾驭。要根治“文字失语症”,找回语言的审美价值和传递心声的意义,还得往肚子里添“墨水”。
网络已高度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关键在于如何正向利用网络,对从中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分析,同时保证系统科学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来提高思考的层级、完善表达的效果。尤其对学生而言,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和手机等智能终端,多读书多看报,诵读被历史大浪淘沙后的名篇佳句,是寻回语言审美的捷径;随时随地记录所感所悟,不放过任何表达空间,或许就可以解决“无语凝噎”的窘境。事实证明,当文字表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够通过归纳、提炼、分类等方法,将日常生活的具象更加深刻地反映出来,进而洞见事物之本质。网络热梗可以玩,流行热词可以用,表情包可以发,但它们应该成为词库中的一部分,而非“词穷”后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内蒙古日报》2024年3月22日)
上一篇:
以“腹有诗书”突破“文字失语”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