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高考版2024年第26期

作文周刊·高考版

作文周刊·高考版2024年第26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创刊于1980年11月的《作文周刊》,由中国写作学会山西省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学辅导类专业报纸。《作文周刊》秉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办刊宗旨,不仅着眼于培养小作家,更致力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办报,配合各级各类学校搞好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写作理论的平台。

目录

佳作赏读会 | 致良知(节选)

“致良知”这句话,是把孟子里“人之所以不学而知者,其良知也”和大学里“致知在格物”那两句话连缀而成。阳明自下解说道:“孟子云‘是非之心,知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即所谓良知也。孰是无良知乎?但不能致之耳。《易》谓‘知至至之’,知至者知也...

佳作赏读会 | 悲天悯人,大爱苍生

悲悯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古罗马诗人尤维纳说:“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如果大自然不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那么,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会成为怪物。所以,当代青年行走在成长道路上,一定要涵养自我,悲...

佳作赏读会 | 拯救“文字失语症”

聚焦热点2024年2月27日,“年轻人为何词穷”这一话题登上热搜。2024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自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所下降。互联网语境下,众多网络词汇流行于日常生活,与此同时,聊天和表达也落入表情包...

佳作赏读会 | 以“腹有诗书”突破“文字失语”困境

真正破除“文字失语症”,需要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加强舆论正向引导,不滥用、误用网络流行词,写好文字、用好语言,带头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并主动接受群众线上线下的监督。其次是要构建现代流行语言体系,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网络语境的“蓬勃发展...

佳作赏读会 | 拯救“文字失语”还需多添“墨水”

为了从“文字失语”中走出,很多年轻人选择通过网络社群坚持“咬文嚼字”,借阅读增识增智,以写作锻炼思维,重建自己的书面语体系,这未尝不是一种“用网络对抗网络”的策略。不过,文字失语的本质是人类被网络表达所驾驭。要根治“文字失语症”,找回语言的...

文化大观园 | 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

学习任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考生“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特别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现象),因而要确定文言...

实战练兵场 | 新质生产力

预测金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

实战练兵场 | 新质生产力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当今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和核心课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创新精神,亦是青年最重要的特质。这也就注定了新质生产力将会与青年“双向奔...

素材多棱镜 | 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郑振香

人物事迹2024年3月14日,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郑振香溘然长逝,享年95岁。1959年,她被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她的一生都与殷墟、与历史上另一名传奇女性紧紧联...

素材多棱镜 | 甲骨文科普视频博主李右溪

人物事迹前段时间,“95后”女孩李右溪发起的“挑战全网最冷门专业”,以科普甲骨文“出圈”。“鼎字为何这么萌?”“龙从何而来?”“中国二字最初的样子”……她用灵动有趣的讲解,让刻在甲骨和书写在古籍上的中国文字活了起来,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

素材多棱镜 | 只知道做好事的“痴人”陈国厂

人物事迹雪夜,一盏路灯,一只手电筒,一位身穿白大褂、背着药箱的男子,独自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他就是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村医陈国厂,是当地知名的“中国好人”。他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一干就是29年。他不仅治病,也济人,捐建乡村小学...

素材多棱镜 | “勇者无畏,善者无私”黄建度

人物事迹2024年5月1日,广东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发生塌方灾害。发现危险状况后,64岁的黄建度和家人立即通过大声呼喊、打开手机手电筒等方式提醒后方车辆,但效果有限,一辆辆车坠入塌方深坑。情急之下,黄建度翻过高速中间的护栏,逆行至塌方路段...

习作飞羽集 | 求同并育盛世,存异各放异彩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人类文明正因形态多样,世界才多姿多彩。不同文化从来不是孤立地发展,当今时代求同可齐心戮力、同舟共济,存异则久葆生机、焕发活力。 慢捻时间的琴弦,抚平历史的书页,聆听丝绸之路的阵阵驼铃,求同...

习作飞羽集 | 五色交辉书大同,八音合奏谱华章

至道嘉猷,求同存异是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一步步走来高举的熠熠炬火,指引文明破雾前行,达成共识。静水流深,求同存异是从笔墨丹青跃然而成华彩画卷一笔笔完成高照的曜曜灯光,在变化大潮袭卷之时抵挡幽暗昏惑。 锅碗瓢盆用途不同,却盛出一桌齿颊留香的宴...

习作飞羽集 | 以求同存异之活水,灌文明共荣之鲜花

长河霜冷,历史寂静。面对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文明再次面临着选择:求同存异,美美与共,抑或存同求异,各求缤纷?“良渚论坛”开启文明对话,给了我们启示——通过文明对话推动心灵相通,增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文明交流超越文...

技法点拨台 | 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

任务锦囊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律是理解文学作品的钥匙。从形式上来说,一篇文章从微观到宏观是由字、词、句、段、篇排列组合而成的。这些字、词、句、段、篇排列组合的规律就是语言表达的规律,也是文学作品的一般规律。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字”,就是分析“炼字...

技法点拨台 | 大爷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我姑姑是我大爷爷的女儿。我大爷爷是八路军的医生。他先是学中医的,参军后,跟着诺尔曼·白求恩,学会了西医。白求恩牺牲后,大爷爷心中难过,生了一场大病,眼见着不行了,说想家想娘了。组织上批准他回家养病。...

技法点拨台 | 把握情境载体提升逻辑思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部分特别强调要“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

技法点拨台 | 胸怀国家 心系人民 守正创新

【写作示范】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人民日报》副总编王一彪的这三句话分别阐述了“大胸怀、大视野”“接地气,实干精神”和“广泛学习借鉴”的重要性,也让吾辈青年明确前行的方向:胸怀国家,心系人民,守正创新。青年要树立家国情怀,胸怀天...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