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乡村新曲,奏响振兴强音
作者: 刘文荟英国诗人库伯曾经说道:“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一个国家,不仅要有城市灿烂的霓虹,更要有乡村明亮的月光。我们应与时代同向而行、同频共振,携手共谱乡村新曲,奏响振兴强音。
聚力强农富民,唱响振兴“最强音”。强国必先强农,农强则国强。“喝洋墨水,走乡土路”的村官秦玥飞扛起锄头,融入农民,通过黑土麦田计划把生态农业做成产品,掀开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飞回穷山窝的凤凰”严克美让红槽村走上“双色”经济发展模式,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无数的“第一书记”来到乡村,把富民的志向写在田间地头,致力于科兴强农、产业富民,唱响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注入文化动能,唱响振兴“富脑歌”。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人大代表马慧娟说:“没有文化只长庄稼的土地终究是贫瘠的,我希望真正解除农民的心灵之渴。”在宁夏红寺堡,马慧娟成立“泥土书香读书社”,让文化的力量深扎泥土之中;在贵州台盘村,“村BA”成为群众文化新亮点;在湖北武汉市,“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厚植乡村文化根脉;在山东西水夼村,农民题材书画打造成千米乡村振兴文化长廊……以文铸魂,我们要让“主旋律”占领农村文化主阵地,唱响各具特色的“富脑歌”,让文化在泥土里散发出清新的芬芳,让乡村振兴看得见“诗和远方”。
留住乡土味道,唱响振兴“乡情曲”。乡村振兴要有改变,更要有坚守,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情。花垣县十八洞梯田锦绣、乡邻可亲,姑娘们的山歌声中透着幸福甜蜜,小伙们载歌载舞唱响乡情。顾家村乡情记忆馆里有泛黄的纸币、破旧的油灯、锈迹斑驳的枪支和子弹,它们留住的是独属于顾家村的红色记忆。试想,若是失去了可亲乡邻、红色记忆,乡情将何处安放,乡愁将何处找寻,振兴的价值何在?我们要留住乡土味道,安放乡情乡愁,让“和谐的乡情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注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立志扎根乡村,主动奔赴乡村,以强农聚力,以文化聚心,以乡情聚魂,谱写乡村之曲,唱响振兴强音,让青春之花绚烂地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湖南安化县第二中学】
点评
这是一篇行文思路简洁明晰的议论文。标题运用对称句,简洁凝练,聚焦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话题,论点鲜明,富有现实意义。开头引用名言切入话题,引出中心论点“共谱乡村新曲,奏响振兴强音”。主体部分的段首中心句句式整齐,构成间隔排比,从“富口袋”到“富脑袋”再到“留乡情”,从作用维度进行列举。结尾回扣标题,首尾照应,号召青年立志扎根乡村,主动奔赴乡村,升华主旨。
【陈艳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