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创新
作者: 张国光 何灵芝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以说,想象是创造发明之本,任何创新以及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从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到“天宫”遨游、“嫦娥”落月的伟大实践,中国人从不缺乏想象力,更不断积蓄着把美好想象变为生动现实的创造力,同时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激发美好想象,推动现实世界更美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文题所供材料分为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想象力是创造、创新之本,任何创新以及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另一层意思是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激发美好想象,推动现实世界更美好。简而言之,想象与创新是相互作用的,不能孤立地论述想象或者创新,要写出二者之间的联系。考生在行文时,要对想象与创新的关系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不可偏废。需要注意,在结合材料谈及相关内容时,要进一步联系现实深入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只是单纯说理。考生应进行深度思考,在避免观点绝对化的同时显示出立论的深度和高度。
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要先弄清楚命题意图,可以观照历史和现实,看看有哪些事情很好地体现了想象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如从嫦娥奔月到“嫦娥”系列成功登陆月球这一伟大跨越,可以得出这些结论:想象孕育创新,创新可以把想象变成现实,创新要靠行动来实现,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等。也可以从反面思考,有人假借想象之名,行“抄袭”之实,这些伪创新注定要被淘汰。考生写作的时候忌泛泛而谈。
参考立意:守想象之正,立创新之名;长久兴盛源于创新;放想象之线,绘创新之筝;实践是想象与创新的桥梁;把美好想象变为现实创造力;创新激发美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