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持续“热辣滚烫”

近几年,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已从2012年的3866家增至2023年的6833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暑假期间,很多博物馆成为热门目的地和打卡点,甚至一票难求。

“博物馆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近年来文化自信、文化消费的氛围持续高涨,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那些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文化宝藏和厚重历史,家长带孩子去博物馆长知识成为亲子活动的上佳选择;另一方面,央视《国家宝藏》、河南卫视《博物馆奇妙夜》等节目火爆出圈,众多博物馆通过新媒体“挥洒创意”,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去博物馆一探究竟。

各地都有璀璨的文化积淀,然而有不少文物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有待加强。各地博物馆都在探索如何让文物走出来、展出去,如何让文物资源物尽其用。除了制作一些优质的文博类节目,博物馆通过布展巧妙地讲好文物故事,比如山西晋商博物院将箭矢摆成轰炸机形状、阜阳临泉博物馆用铜币组成“铜币”字形等,用巧思打造“网红打卡点”。

素材解读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载体。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只有用心呵护民众的参观热情,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活”起来,才能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让“博物馆热”持续“热辣滚烫”。

适用话题

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精神文明、中国故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