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午校”:“充电”的契机
2024年7月,浙江宁波推出了首个“青年午校”。与“夜校”不同的是,“青年午校”捡拾起年轻人工作日午休的碎片时间,为其开设各具特色的“兴趣班”。对经常加班的上班族和部分下班后需要照顾家庭的群体而言,“青年午校”具有一定的时间优势,也成为“夜校”之外的新选择。在这里,有人为了找回儿时的梦想,建立起对一种乐器、一门技能的兴趣;有人为了散去“班味”,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落差;有人为了社交,扩大原本的熟人圈子……短暂的45分钟可能换回的是一天的愉悦,或多或少的收获也让“上班族”的身体和精神更加放松、舒展。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不少年轻人投入生活的新方式。如今,从“夜校”到“青年午校”,丰富的课程选择、更具性价比的报名费以及舒适不“卷”的学习环境,赢得了大众的追捧。与此同时,这也为i人、“社交卡顿”的人们构筑起一个更理想的社交、学习、提升环境,无论是对个人精神生活的提升还是社会发展进步与和谐,都裨益良多。
素材解读
当前,我国正在朝着学习型社会迈进,“让学习成为一种方式”的风气也在持续涵养。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乐器舞蹈到插花摄影,从专业技能到生活常识,“夜校”“青年午校”成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一个环节,为不同时段、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群体提供了平台。
适用话题
终身学习、文化涵养、兴趣爱好、学习需求
上一篇:
“博物馆热”:持续“热辣滚烫”
下一篇:
科技创新:“慧”农更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