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祯:“林泉在,风雅传”
人物事迹
作为中国现代造园学科培养的第一代学人,孟兆祯院士一生醉心于中国园林和传统文化。他深谙中国传统园林智慧,致力于从中国古代园林理论和实践中寻求现代园林设计之道。他用近50年的时间系统总结明代计成撰写的《园冶》一书,摸索出一套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法论,并将其广泛运用在设计实践中,为中国园林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堪称哲匠。
《园冶》用骈文写作,文辞古奥,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称其“令人生畏,夙称难解”。大多数现代学者难以窥其堂奥,更无从运用。孟兆祯认为,理解《园冶》,既要从字面上疏通文意,更要将其与中国园林的实践结合起来,以实践总结理论,以理论验证实践。因此,他开始广泛踏查北京、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地的传统园林,寻找这些案例与《园冶》理论的关系。在这些踏查中,他逐渐发现,中国园林似乎有一套独特的设计理法。2012年他完整地提出由“借景”发散的中国园林设计理法体系,上承古代园林实践,可阐释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逻辑,下启现代园林建设,可直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被学者誉为“解码了中国园林的核心逻辑”。这不仅深化了对《园冶》的理解,也为中国园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他坚持以中国传统园林特色造园,讲求“搜尽奇峰打草稿”,尽可能地踏查祖国大江南北的名景,将其积累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素材。他还主张要学习古代画家的“意在笔先”,思忖成熟、打好腹稿后才着手设计。对每一位设计师来说,构思园林都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往往要反复思索,全方面考量。每次接到设计任务,孟兆祯都反复琢磨,深夜也辗转难眠,甚至梦中还在构思,等胸有成竹以后,心手相应,潇洒落笔。
关键词
热爱与执着 敏锐的洞察力 深厚的情怀
“人”为我用
孟兆祯对园林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使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与投入。他对学科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既体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又展示了他对风景园林事业的深厚情怀。他希望中国园林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这样的愿景驱动着他不断前行,不断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