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中有人,谓之风景

作者: 一考生

Citywalk为何让人向往

选择一条线路,进行一场沉浸式、慢节拍的Citywalk(城市漫步),日益成为年轻人的旅行新方式。通过参加Citywalk,旅行者得以深度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格,与城市产生深度联结,感受热气腾腾的真实市井生活。当旅行者学会用脚步丈量自己站立的地方,城市的地理肌理和文化脉络也更加清晰地浮现。比如,在山城重庆,如果不亲自在城市里走一走,仅仅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游客就无法充分感受“8D”城市的独特地理魅力;在福建泉州,巷子里不起眼的古宅、古庙、古塔,可能历经千年岁月洗刷,只有Citywalk才能把它们隐藏的“知识点”挖掘出来。不管是北京的胡同区,还是上海的“梧桐区”,Citywalk都让人看到了大都市里的“小风景”。

◆素材解读

Citywalk旅行方式走红,说明更多人摒弃浮光掠影的打卡式旅行,追求融入个人思考和审美取向的深度游、主题游。尽管在Citywalk的实践中,有人追求走完全程的仪式感,有的偏爱随性所至的自由感,但真正的Citywalk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到达,也不是漫无目的地散步,而是在探索城市的过程中,融入每个参与者基于自身阅历、爱好、价值观的思考。

习作展示

沙漠驼铃,洞中听雨,高原晨曦,日出剪影……这是《风景谈》中茅盾所遇见的风景。而在我们的一生中,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我们会看到无数的风景,它们之中,有些已经成为我们一生的风景。

那么什么才能被称为“风景”呢?窃以为,景中有人,方能谓之风景。

人是风景的观察者、评判者。景物是静的,是客观的,而只有人才能对所在环境中的景物产生独特的主观感受,进行因人而异的评判,使之成为风景。年年开在断桥边的“桥边红药”不是风景,是诗人怀着“黍离之悲”看这扬州空城,才成就了世人眼中“寂寞开无主”的风景。每一个被称为“风景”的景象背后,都有一双独特的观察评判之眼。同时由于主观个体的不同,同一景象能否被称为风景也有所不同。在临海长大的孩子眼里,海天一色或许只是每日的单调重复,然而其却是没见过海的人心中向往的风景。由此可知,人是风景的第一参与者,此谓景中有人。

人不仅是观察者,更是风景的构成者。从人类诞生以来,我们便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环境,创造着独特景观。水土流失、基岩裸露的陡坡地区因为人们修建梯田而造就了稻菽千里、水光映天的风景;群山中一座座簇拥的圆形房屋构成的和谐自然的土楼景观,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景。人类活动让景物更美,同时使风景不再局限于自然风光,而拓宽了风景的内涵。在天地之间、苍穹之下,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让风景真正成为了“风景”。

景中有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类的高贵精神,在精神辐射下,方能谓之“风景”。我们领略万里长城的雄伟,俯瞰城市的万家灯火,决不仅仅是因为景物本身壮观就称之为“风景”,而是我们在其中感受到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劳动、汗水与智慧,感慨着“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类用群体的合作造就这壮丽的风景是多么的伟大!因为号兵象征着民族脊梁,所以在日出的照耀下,茅盾觉得那是风景;因为象征着开天辟地、一往无前的建党精神,所以一艘小船才会吸引无数人来领略它的风景。正因为受到景物背后人的精神的感召,我们才会谓之风景,并以之为我们心中不灭的、永恒的风景。

高山飞流,奇异之景;当中有人,谓之风景;其中精神,永存心底。愿君领略世间风景,感悟人类高贵之精神文明。

◆点评

作文起笔不凡,用四字词凝练描绘《风景谈》中的风景,然后引出中心观点“景中有人,方能谓之风景”,理解非常准确。然后从三个层次论证观点,其中“人是风景的观察者、评判者”丰富了人和风景的关系。全文思路清晰,精准扣题,内容丰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