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答案之艇,潜问题之海
作者: 王子鑫千年前,庄子站在智识的顶峰,发出感慨:“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今天,互联网技术席卷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工智能正在填平以往的问题之海,答案触手可及,庄子的断言似乎已不再有效。于是有人不禁要问:当今之世,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依我之见,我们需乘答案之艇沉潜,方能探得问题之海的深度。
“思接千载,心游万仞。”昔日,孔子千里迢迢赶赴洛阳,只为向老聃求得一个问题的答案;刘玄德三顾茅庐,不辞辛苦,只为探得一统天下之妙计。今日,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让问题的检索非常迅捷,而答案更是俯拾皆是。孔子韦编三绝的累累案牍被束之高阁,药圣廿载春秋修成的本草也融入了代码的虚影。大数据、大模型、人机交互等前所未有的技术,让我们得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无数的问题迎刃而解,无数的困惑消弭于无形。
但答案绝非问题的终结,而往往是新问题的开始。我们所得到的答案越多,产生的问题也就越多,这是我们探索本性的驱使,也是实践与理论有无相生的规律。答案本就是探索的产物,也刺激着探索的欲望,正如普朗克对能量量子化的假设开辟了量子时代。回望人类的发展史,无不是以已有之答案,探未有之问题,解非常之疑难。可即使我们能够乘答案之艇,开辟新的航道,发现新的水域,沉潜的任务仍在你我肩上。
作为新时代之青年,我们在借科技之力解决问题之时,当更加审慎。互联网与AI解决问题之所以快,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数据的富集整合,是人类已有创造的再输出。在面对人类情感、伦理道德、未来发展问题时,它们往往难以满足需求。而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我们若习惯于这种一键即达的获得答案方式,再无独立之思考,会导致思维的浅薄与简陋。须警醒,当答案与日俱增之时,问题也将不断涌现,我们当勇于独立思考。
科技的潮流滚滚向前,它既会为我们带来滩涂的肥沃土壤,也可能带来思想的瘟疫。我们应让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助人远航的船,而非夺命的礁。如此,问题之海即使有无数个马里亚纳海沟,只要敢于沉潜,我们总能向更深处探索,创造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时代。
【湖南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218)班】
◆点评
作文紧扣“答案与问题”,给出了辩证的论点。随后分段阐明,先以古今对比,阐释了现代科技的正面作用,紧接着思辨性地阐述了“答案往往是新问题的开始”。最后回望人类发展历程,警示青年不可丧失追求答案的独立思考。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富有思辨性与时代性。
(指导老师:张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