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审问,去伪求真
作者: 钟惠琼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正如《吕氏春秋·察传》所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大量信息需要我们确认真伪。信息确认不是靠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真正的确认应该靠我们的见多识广与理性求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个人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文题所供材料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材料中的“现在是信息时代”给出了写作的背景,“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概述了信息的价值和作用,考生可以对此作适当延伸。第二层材料中的“‘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大量信息需要我们确认真伪”指出信息存在“真伪”,以及“确认”真伪的必要性。这里语意发生转折,激发考生进行思辨,进一步探索“信息”的内涵。第三层材料在对比中指出“确认”信息的正确路径,并进一步深化材料内涵,凸显立德树人意图,写作指向清晰。
“信息时代”和“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提供写作的当下情境,信息的“真伪”与“确认”则共同构成作文立体、多维的写作“语境”。信息时代的不可逆,信息产生价值的无限可能,海量信息的泥沙俱下,“真相只有一个”的客观,“谣言满天飞”的现实,“不信谣、不传谣”的导向,信息的“简单盲从”与“理性过滤”,信息对于个人信仰、社会发展、国家复兴的影响,个人融入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信息确认的必要路径……考生可选择“信息价值”“信息真伪”“信息确认”中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个性化、创新性表现自己的“联想”“思考”与“感悟”。在写作中,考生要将信息的价值、真伪与确认有机结合起来,逻辑关联,思辨写作,表达自己的社会思考、时代思考,体现出时代青年的信息素养。
考生可以联想与信息有关的“价值”“真伪”“确认”等材料、现象,思考其背后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与审美判断,甚至是道德、理性判断,从“联想”与“思考”的生活化角度出发进行写作。
参考立意:从“三人成虎”说起;“穿井得人”之我思;“谣言止于智者”;臆断有无不可取,目见耳闻方为真;构筑辨别信息的防火墙;闻而审察,用而成事;确认信息,成就自我;做有信息素养的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