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周刊·高考版2024年第39期

作文周刊·高考版

作文周刊·高考版2024年第39期

周刊 学生必读

简介

创刊于1980年11月的《作文周刊》,由中国写作学会山西省分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学辅导类专业报纸。《作文周刊》秉承“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的办刊宗旨,不仅着眼于培养小作家,更致力于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办报,配合各级各类学校搞好写作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园地,给语文教师提供一个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写作理论的平台。

目录

佳作赏读会 | 展现中国青年一代的阳光气质

“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对我国奥运健儿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取得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佳作赏读会 | 少年如君子,让世界更美好

少年的肩膀上,有着晓风残月,有着杨柳依依,有着草长莺飞,可是,只有如此吗?不,少年肩上有家国情怀,胸间有浩然正气,心里有道德修养。少年如君子,追梦途中让世界更美好。少年,应当向上向善。“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少年敞开心扉,让心中的烛火成为永...

佳作赏读会 | 把脉命题特点,精准实施备考

2024年高考作文融合社会与个人、科学与人文(题意基本与“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相关联),着力考查考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考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考生借助语言文字解决真实问题,学会沟通、善于表达。对于2025年高考作文,...

文化大观园 | 关注语言热点,提升思辨能力

学习任务语言是交际工具,言语则是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言语直接与思维联系,是思维的工具。高考命题考查的重心倾向于考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强调在坚实的知识基础上融合独立思考与问题剖析的能力,体现出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价值取向...

文化大观园 | 文学语言漫议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是思想的外观,内容的外衣。既然是外衣,就不是一个大襟、一个纽扣,而是包括布料、颜色、剪裁、款式等。文学语言也是这样,是整体的呈现,就好像一个演员的行头,一道美食的色、香、味,涉及方方面面。 华丽与朴素...

文化大观园 | 记录语言与时代的互动

语言学家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中说:“一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也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语言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当前流行语迭代增...

实战练兵场 | 博学审问,去伪求真

模拟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正如《吕氏春秋·察传》所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大量信息需要我们确认真伪。信息确认不是靠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真正的确认应该靠我们的见...

实战练兵场 | 博学审问,去伪存真

《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广泛收集、筛选信息,实乃我们洞察世界原貌、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路径。我们借由书籍、交流、媒体等诸多方式,可获取海量信息,然而信息之繁杂,超乎想象,故而判别真伪之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实战练兵场 | 广见博闻,理性求索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信息浪潮朝我们滚滚袭来,势不可挡,虚假信息也成了这浪潮之下翻涌的泥沙,随浪潮而下。因此,辨别那些翻涌起来的泥沙,成为了我们的第一要事。窃以为,唯有以开拓之心广见博闻、以辩证之心理性求索,方能立足于浪潮之上,去伪存真。 信息...

素材多棱镜 | 广西农民画源于乡村,展现生活

芒果、甘蔗、螃蟹,农民绘写丰收的景象;唱山歌、踩高跷、过春节,农民描摹幸福生活;古建筑、乡愁情、丝绸路,农民拼接光明未来……2024年8月18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的“广西农民画创作精品巡展”首展在中国国家画院...

素材多棱镜 | 乡村美育就地取材

第二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乡村艺课”青少年创意设计(装置)展的全部作品都是乡村学校的师生从乡村文化资源中取材创作。其中,《绮梦》获得了业界专家的高度赞赏。其创作者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风平镇腊掌村中心小学的学生。这所学校平时开设特...

素材多棱镜 | 北京中轴线加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凭借宏大的规模、均衡的规划格局和组织有序的城市景观,通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的审议,顺利加入《世界遗产名录》。中轴线体现了中国传统观念里的“择中”思想。比如,重要的功能性建筑或沿...

素材多棱镜 | 激活农耕文明的优秀基因

前段时间,一张浙江杭州城市麦田的照片,引发网友关注。落日余晖,金色麦田,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现代化高楼林立,高铁飞驰而过。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能看到风吹麦浪,令不少人心生艳羡。一位网友留言说:“城市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同一个...

作文节节高 | 游老街 赏非遗

“非遗节”是一个时新的节日。趁着家乡第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临近,我提前游老街,赏非遗,感受到家乡“非遗节”的盛况。(句中的“临近”“提前”与“感受到……盛况”相互冲突。升格的时候注意调整语句的逻辑,且能够总领全文或点明中心。)“嘀嘀...

作文节节高 | 张旻瑶:游老街 赏非遗

“非遗节”是一个时新的节日。趁着家乡第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临近,我提前游老街,赏非遗。(紧扣标题,开宗明义,言简意赅,蕴含了全文的写作背景与情感线索。)“嘀嘀嗒——嘀嘀嗒——”刚到老街,便看见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的场景。乔装的吹鼓手,仿...

技法点拨台 | 新闻传媒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任务锦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要求考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新闻传媒类内容,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新闻传...

技法点拨台 | “三思”升级素材,围绕中心选材

有的考生在积累素材时只是一味地“搬运”,而不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从“搬”到“用”的升级呢?笔者以为,以下“三思”可以使素材实现“本上之材→脑中之材→笔下之材”的升级。 一、思考事理逻辑 素材往往是事实性、结论性...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