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升级素材,围绕中心选材

作者: 徐明军

有的考生在积累素材时只是一味地“搬运”,而不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从“搬”到“用”的升级呢?笔者以为,以下“三思”可以使素材实现“本上之材→脑中之材→笔下之材”的升级。

一、思考事理逻辑

素材往往是事实性、结论性的材料。考生对所积累的素材,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其事理化、逻辑化。这一过程是使素材积累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升级的过程,能够在调用时更随心、顺手。如:

宗庆后是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问鼎“中国首富”。他曾在公开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念头是,当我真的老去,我可以对所有人说,我这一生并不非凡,但我干了一番事业,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和这个国家提供了一些正能量。很多人因我而受到鼓舞,成为主动打造新世界的力量。”

对于这则事实性素材,考生要梳理宗庆后的创业要素,捋清他能扛起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的事理逻辑:

事理逻辑一:他说:“我用脚丈量中国的市场,深入到穷乡僻壤、犄角旮旯,‘中国市场地图’就是这样在水里火里、摸爬滚打中摸透的。”

事理逻辑二:他以敏锐的市场嗅觉发现了商机,并“以小吞大”,实现规模化经营,成为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巨头。

事理逻辑三: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富,只是虚名;共富,才有意义。”多年来,他一直秉持“办企业就要为人民谋福利”的理念,始终弘扬“产业报国,泽被社会”。

事理逻辑四:他在自己的传记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一个大时代。”

“创业要素一”表明他有过硬的实力,能扛;“创业要素二”表明他有非凡的胆识,敢扛;“创业要素三”表明他有赤诚的情怀,想扛;“创业要素四”表明他有合适的机遇,给扛。据此可以按照事理逻辑,画出相应的思维导图:

再如下面这则结论性素材: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张謇

探求其中蕴含的事理逻辑,“大处着眼”是指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远大的理想,“小处入手”是指要有务实精神,从一件一件实事做起,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成就事业。据此可以画出这则名言的思维导图:

二、思考适用主题

这是一个从积累的素材中提炼出主题的思维过程,经此提炼过程,素材的靶向性会更加明晰。考生在面对作文题时,要迅速从记忆库中调取出适用的素材。当然,从素材中提炼出的主题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多元的,考生要将之标注在素材下面,以便整理归类,定期回顾。如:

90多岁的“爷叔”游本昌走上颁奖台时,全场掌声雷动,嘉宾纷纷起立致敬。登上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奖的舞台,游本昌回溯自己的演艺生涯,脊背笔挺,目光炯炯。“只要你向前,一定会被看到!”

对于这则素材,考生需要思考游本昌获此殊荣的深层原因,然后提炼出适用主题。

适用主题一:他感慨:“对我来说,这个荣誉将是我的一面镜子。面对它,我要自问:终身成就我够了吗?我做到了吗?我尽责了吗?还有什么不够的?我这一辈子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

据此可提炼出适用主题“热爱与执着”“深耕”。

适用主题二:对于有人说他一夜之间又红了的说法,他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我在上戏的第一课就是不要当明星,要当艺术家。但我觉得艺术家也不要,就做一个演员。”

据此可提炼出适用主题“职业认同”“定位”。

适用主题三:在《济公》剧组,他被同事们称为“戏痴”,一天只睡4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演戏与研究剧本,一个镜头演上几十遍,挨打的戏拍了一遍又一遍,一心只想着如何把济公演活。

据此可提炼出适用主题“专注”“沉浸”。

适用主题四:52岁出演《济公》,91岁演绎《繁花》,三十多年间,他用极高的标准拒绝掉大部分剧本,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准则:“我不能因为红,而随便接一些粗制滥造的作品,不能用自己的名气去带偏喜欢自己的观众。”

据此可提炼出适用主题“坚守初心”“坚持原则”。

适用主题五:在《繁花》的拍摄中,88岁高龄的他,深情奉献于角色之中。他的表演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对人生、岁月和艺术的理解,是对内心深处追求的真实映照。

据此可提炼出适用主题“敬畏”。

三、思考运用方式

不同的素材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有的适宜作为由头,引出话题;有的适宜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有的适宜作为方案,解决问题;也有的素材可以一料多用。对此,考生积累素材时要根据素材特点,依据需求,排兵布阵。“积”以致用,只有时时处处想着运用,才能用得上,用得好。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补丁,既是一种修复的行为,又是一种哲学的思考。

你对此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文题所供材料明确表明我们所要思考的是“补丁”的扩展义,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修复的行为”,第二层含义是“哲学的思考”,第三层含义是既要有具体的做法,又要有深刻的想法。“想法(哲学的思考)”与“做法(修复的行为)”一定要有必要的关联,一定是由“做法(修复的行为)”自然生发的,不能牵强附会。

1.补丁与修复:可以引申出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足,如何主动改正错误,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成长和自我完善。

2.补丁与哲学思考:可以代表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补充和完善的思考,涉及到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深化。

3.补丁与社会发展:可以引发对改革、创新和社会进步的讨论,探讨如何通过“补丁”式的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以此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面对这道作文题,考生怎样升级素材呢?以“八仙”中李铁拐的故事为例,他跛了一脚,手扶铁拐杖,还背了一个装有灵药的葫芦。人们不免感到疑惑:“李铁拐既然有仙人的灵术、灵药,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的跛脚医好呢?”其实李铁拐的跛脚只是一个象征,神仙尚且有缺憾,世人自不可免。既然缺憾不可避免,弥补缺憾就成为人生要上的一堂必修课。该素材既可激趣,又能自然地引出“人生的补丁”这一话题,故而适宜用作由头。再以名人名言类素材的“三思”升级为例,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礼记》中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两句名言可以为制订“弥补缺憾”路线图提供智慧,故而适宜用作构思方案。

【写作示范】

补丁,是一种自我修复的力量。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打上补丁,修补那些心灵的裂痕。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行,迎接新的挑战。生命中的不完美并非绝对的负面,而是成长的契机。正如树身上的伤痕随着时间愈合,长成最坚硬的部分。

在“打补丁”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明白自己欠缺什么,这就要“认识你自己”,它是一种清醒认知;二是要及时修补自身缺陷,这就要“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它是一种果断行动。比如用双语直播、讲解文化等独特的直播方式走红网络的董宇辉,他并非天生奇才,也曾为自己的“哑巴英语”局促过,但他并未因此自暴自弃,而是以加倍的努力、不懈的奋斗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一有空闲,就反复练习”。正是凭借着高强度的训练,他才将自己的英语口语提升到地道的水平。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生活。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我们才更需要去学习,去成长,去爱。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处理冲突,如何自我修复。在补丁的背后,是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以及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

【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点评

这个片段中对于素材的运用之妙,在于选用经过“三思”的素材。选段以董宇辉的材料作为论据,支撑观点;以苏格拉底的话和《礼记》中的名言作为方案,解决问题,随性驱遣,得心应手。

上一篇: 新闻传媒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