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佳绩辉映时代风采
奥运赛场佳绩频出,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先进科技支撑、坚实物质保障和广泛群众基础,助力越来越多的优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巴黎奥运会上,自由式小轮车、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多个项目取得突破,既依托于项目人才培养、科医助力、后勤保障的优化提升,更得益于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体育健儿勇攀高峰,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网球选手郑钦文连胜强手夺冠,“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的誓言掷地有声;游泳选手潘展乐刷新世界纪录,“运动员就要敢想敢拼”的志气令人动容。赛场上全力以赴,赛场下自信从容,新一代运动员展现的昂扬风貌,让世界看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体育战线突破不断,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增添强劲动力。巴黎奥运会期间,很多人主动加入健身行列,“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而结束奥运征程的广大运动员也充分发挥了榜样作用,或带动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或走进校园传播体育知识,让奥运效应转化为全民健身的持久动力。
【素材解读】
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与伟大的时代同行,体育健儿用奋斗成就梦想,一次次激荡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凝聚起奋进力量。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
从金牌大国到体育强国
中国在巴黎奥运会上斩获91枚奖牌,被称为“金牌大国”。如今,我国的体育事业正在奖牌的基础上“超越奖牌”,积极促进全民体育事业发展,进而实现从“金牌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跨越。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适逢巴黎奥运会举行,更加点燃了人们的健身热情。很多退役运动员则借助短视频平台,科普体育知识、传授健身技能、讲解运动经验,他们不仅找到了人生新赛道,也为全民健身贡献了力量。而群众体育的根基夯得越实,竞技体育就越有“底”气,体育强国建设就越有支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在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近年来,国民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很多城市也兴建起很多体育设施,举办各种规模的体育赛事、健身活动。像骑行、村BA、登山、羽毛球等运动日益深入人心。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达459.2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提前实现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6平方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目标。
【素材解读】
让体育进入寻常百姓生活,在改善民众体质的同时,也会提振乃至重塑国民精神。如此广泛的参与基础,定会为竞技体育提供强大的支撑,从而推动全民共同建设体育强国。奥林匹克圣火暂时熄灭,但由此点燃的全民健身热情,只会越来越旺。这种“来自民间的积极性”,一旦释放出来,人们不仅能尽享运动带来的快乐,竞技体育也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