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不冷,绝学未绝
“二八十六”“二半而一”,2200多年前古人便已总结出九九乘法口诀;“往来过费凡直千四百七十。肩水见吏廿七人,率人五十五”,汉代边塞的27名小吏,就已利用“AA制”平摊费用……前不久,讲述简牍文化的电视节目《简牍探中华》刚播出结束就被“催更”。节目通过实地探访、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等形式,从简牍上的寥寥数语出发,勾勒出鲜活生动的历史图景,受到观众好评。简牍记载的内容包罗万象,以前关注点多为历史上的大事件,如今将解读视角聚焦于百姓生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长沙简牍博物馆推出《为食方》短片,介绍简牍中记载的烤肉、炖鸡、煮鱼等美食,带领观众领略古代的潇湘风味;里耶秦简博物馆开展“秦朝大侦探”研学活动,以秦简记载的“公船丢失案”为素材,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故事情节,了解文物背后的社会生活。这些尝试,拉近了简牍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愿意走近简牍、学习简牍。
不仅简牍,甲骨文研究以“表情包”、3D打印等形式引发关注;敦煌文化在影视科普、文博文创等的带动下走红……相对冷门的学科频频“出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共振,从中可以看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巨大潜力。挖掘相关研究成果与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的现实关联,更能激发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素材解读
冷门不冷,绝学未绝。学科研究的推陈出新,让穿越历史的简牍熠熠生辉,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更快得其门径而入。当更多人从源远流长的文脉中感受到力量,文化就能实现更好的传承。只要挖掘思想内涵,增添文化趣味,激发情感共鸣,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多冷门学科就会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文化传承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适用话题
推陈出新、文化传承、文化趣味、创新发展
上一篇:
成长的“进阶”
下一篇:
“清澈的爱”进入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