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文化出海”
近年来,科技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文化新业态、新场景层出不穷。以近期大火的《黑神话:悟空》为例,这款在国内外人气飙升的3A游戏,制作精良、“神形兼具”,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圈传播探寻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游戏中每一次精致炫酷的呈现,背后都是满满的科技含量。备受称道的名胜古迹游戏场景,离不开高精度的实景激光扫描、文物数字重建与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而游戏角色的面部神情与战斗系统,则依赖基于大量“空间计算”上的“动作捕捉”技术。没有现代科技,就没有这款游戏的硬核质感。其实3A游戏中运用的前沿科技,在自动驾驶实况分析与军事训练环境模拟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也具有通用性。相信只要有更恰当的技术介入场景,就会加速我国“从应用到模仿再到超越”的技术学习进程。
眼下,“中国制造出海”早已成功,“文化出海”大有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并孕育了“四大发明”这样的古代先进科技,对世界各民族都具有极大的精神引力;在近代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曾长期扮演文化和科技双重输出者的角色。伴随着民族复兴的铿锵脚步,借助于影视、游戏、AR体验、数字展陈等各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将大展魅力,实现“文化出海”。
素材解读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和互动过程。纵观世界历史,文化领域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科技革命的发生,促进了文化创新并为文化传承提供新的物质载体;文化的繁荣发展,又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借助于科技硬实力的加持,中国文化传播也必将拥有更多可能。
适用话题
文化与科技、创新发展、文化传播
上一篇:
“清澈的爱”进入教材
下一篇:
奏响绿色转型“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