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作者: 王淦生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主题限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考场作文常见的文体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区分文体,一般依据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来辨别。所谓“表达方式”,是构成文章的形式要素。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即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记叙和描写,多用于记叙文;说明,主要运用于说明文;议论,多体现在议论文中;记叙和抒情,又多在散文中呈现。五种表达方式并不是单独使用的,往往一篇优秀的文章,其笔法是灵活多变的,表达形象生动而又不失情与理,就不会单单运用一种表达方式。那怎样才能准确地运用表达方式呢?
一、考生要熟悉各种文体,加强自身的写作素养,提升写作水平。这是主动选择文体的前提和基础。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议论和抒情为辅。(1)记叙主要以叙事为主,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时间或者空间等逻辑顺序,串联起整篇作文。在记叙过程中,逻辑要清晰。(2)记叙文中的描写主要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写人,笔触要细腻,用细节凸显关键特征。写景状物,文笔要清新,多使用灵动的动词和色彩鲜明的形容词,以起到渲染作用。(3)议论的表达方式穿插在记叙文中往往有锦上添花的妙处。在文首插入议论性语句,有助于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末出现的议论性语句,更容易深化主题,凸显主旨。(4)记叙文中的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过程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往往将情感寄托在景、物和具体事件中。写作过程中情感要真挚,无病呻吟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
2.常规意义上的散文是指“抒情性散文”,以抒情为主,辅以记叙和描写,情感由景和事引起。在表达过程中,写景不必过细,甚至可以粗线条;叙事不必详尽,甚至可以不清晰。在抒情性散文里,景和事只是为抒发情感提供了空间,抒情才是散文的灵魂。所以,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记叙和描写部分点到即可。考生要学会适时地生发出情感,最终达到情溢于景、情溢于事的目的。
3.议论文表达观点直接、生动而有力。议论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但是巧妙的记叙和抒情语句的插入,会为刻板的说理增辉添彩。文首以抒情性语段引出中心论点,流畅自然,可以让读者易于接受。论据部分,生动的记叙技巧,比如直叙和倒叙,可以让事例生动鲜活,重新焕发生命力。
二、学会依据命题材料所体现出的文体倾向,来恰当地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要准确合理地把握命题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含意,而命题材料所体现的含意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文体的倾向,也就是说,适合于写什么文体,适合用哪种表达方式。考生可以依据主要含意找准写作角度、确定写作文体。
1.适合选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的方式来表达的命题材料,其主要含意往往能触碰到读者的内心深处,引发联想,偏重于对人、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事情的记述和对情感的抒发,具有浓郁的感性体悟特征。此类材料就更适合写由记叙、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建构的记叙文和散文。
2.适合选用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的命题材料,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思辨特点,在不同角度间选择立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具有严谨的理性思辨特征。这类材料就更适合理性地议论。
综上所述,坚实的写作基础是恰当选用表达方式的前提。同时,考生在选择考场作文的文体时,要审清题目,理清材料,确定含意,根据材料的文体倾向特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行文,方可准确完成写作任务。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柳永的《望海潮》呈现出钱塘的美丽、富庶,而姜夔的《扬州慢》则展现了扬州屡遭兵火的破败与萧条。城市是历史的见证,是时代的微缩,其兴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时代选择与发展理念的映像。古如此,今亦然。城市承载着时代的诉说,熔铸着文化的内核,彰显出各自不同的精神品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围绕“城市的文化精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命题材料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列举了古诗词中钱塘和扬州的不同特点;其次,从“历史的见证”和“时代的微缩”两个层面界定了城市的内涵;最后,从“承载着时代的诉说,熔铸着文化的内核”两个方面揭示城市与文化的关系,给出写作指引。在最后的写作要求中,明确了“城市的文化精神”这一主题,考生只要深入探讨“城市的文化精神”就属符合题意。作文集中笔墨写一个城市可以,抓住特点写多个城市也行;写一点文化精神可以,综合写几点文化精神亦可。根据材料含意和写作倾向,这篇作文适合写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