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科技利刃 志破世上难题

作者: 浙江一考生

【文题呈现】

(2024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示范】

科技利刃,锐不可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运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所有的问题似乎都不再是问题。然而,我们的问题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少吗?

不可否认,互联网让我们的联系愈发紧密,使世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创新商业模式的涌现,无人驾驶、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在智能客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根据问题自动匹配答案,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提高客服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这世界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不可以靠科技解决。殊不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而作为尖端科技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无疑是这把剑上最锋利的刃。站在时代的中心,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剑,向外画着一个圆,然而,圆越大,接触的空间越广,面对的未知也越多。如何看待与解决这些未知的问题,是我们目前亟需思考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问题不断涌现,有些问题甚至成为了棘手的难题。比如怎样立足社会,发展自己,是我们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难题;怎样治理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怎样消除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难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人工智能能解决的。人工智能虽然强大,但它能解决的问题终究是有限的,特别是情感问题、心理问题、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它都无法提供完美的答案。这个时候,人类自身的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放眼当下,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人类也愈发依赖这一前所未有的便捷技术,于是渐渐地“思维器化”。学生在面对作业时,不愿积极思考,而是一味地运用ChatGPT;当遇到经营难题时,有些企业盲目地求助于人工智能寻求解决办法,导致失败。其实,无论面对老问题还是新问题,独立思考、创新创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人工智能技术无法替代人类,人类面对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不要盲目乐观,但也不必悲观。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去拥抱科技,做到人机结合、相得益彰,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未知的问题,破解各种各样层出不穷、错综复杂的新题、难题。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值得借鉴之处有二:

1.言之有据,辩证说理。考生首先列举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世界联系的紧密、工作生活方式的变革、智能客服领域的突破等,这些都是科技进步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然而,作文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指出了科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如人工智能在情感、心理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局限性。这种论述方式准确、精练,既展示了科技的积极面,也揭示了其潜在的不足,体现了辩证看待问题的态度。

2.语言流畅,富有文采。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流畅自然,富有文采。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科技利刃,锐不可当”“站在时代的中心,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剑”等,既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科技的力量,也展现了考生独特的思考角度。同时,还巧妙地引用了古诗句“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来比喻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既富有文学色彩,也深化了作文的主题。

上一篇: 先求“清通”,后求“工巧”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