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作者: 何绍袖技法点拨
“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发展等级四个方面(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之一,具体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其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重在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或生动有趣,或形象丰富,或整饬有力,或变化灵动。除了《考试说明》中9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考生要能够熟练运用外,其他修辞手法如引用、反语、反复、双关、仿拟等也要学习或尝试运用。不仅写景、叙事、描述中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议论说理和抒情感怀时巧用修辞手法也能增强说服力和表现力。如议论中巧用比喻,可以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巧用排比、反问,可以增强说理的气势;巧用对比,可以增强说理的透彻性等。又如抒情时运用排比、反复、反问,可以强化情感的表达;运用比喻、对比,可以增强情感的丰富性等。
在议论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比喻论证,往往能使议论文摆脱拘谨,写得深刻与生动兼具、思想与文采齐飞。考生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拟题,让作文标题鲜活生动,吸人眼球,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也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开头,让作文开头秀美,由入情而入理,由形象而抽象;也可以运用比喻论证,让论证更富理趣,做到既形象生动又深刻蕴蓄;还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收尾,让作文结尾言简义丰,含蓄隽永,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议论文形象化、诗意化、理趣化,进而蜕变成所谓的“说理散文”,往往可以让考场论述类作文脱颖而出。广大考生要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多借鉴、多训练来掌握这一方法,让自己的议论文写出新的境界!
范例分析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天安门广场,清晨。66名国旗护卫队官兵护卫着五星红旗,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金水桥,行进至广场北侧的升旗区。雄壮激昂的国歌声响起,升旗手张威奋力将国旗高高扬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朝霞的辉映下冉冉升起。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群众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当国旗升到旗杆顶端,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声:“祖国万岁!”“祝祖国繁荣昌盛!”
张威说:“我扛的不是一面普通的国旗,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托。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负大家对这面国旗的热爱。”
作为当代中学生,面对升旗的情景,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对于这道作文题,考生可以从纵向或者横向去进行构思。如果从纵向入手,考生可以回顾中国过去的历史,再观今日之中国;也可以从学生自身成长的角度去写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对祖国认识的不断加深。如果从横向入手,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现祖国的变化,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在写这个话题时,考生要注意观察中国社会的各个角度,展现祖国方方面面的变化。如今,我国政治、科技、文化、医疗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走在世界前列,这些都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注意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如詹天佑所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对于这类表达宏大意旨、抒发真挚情感的作文,考生可以通过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强作文的美感和形象性,表现青年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主题。
【写作示范一】
涅槃于今朝
腾飞于盛世
◎袁 越
镜头一:新生
追溯十数载春秋,我这样一个蓬勃的生命在您伟大与辉煌的怀抱中长大。
仍记得那场景,一个年幼的孩子,捧着对她而言分量过重的地球仪。这个孩子是我。那时,我便知道,地球仪上那只雄鸡,便是自己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澎湃。雄鸡一唱天下白,一颗饱含热爱与自豪的种子,在我的心间种下,静待一场润物春雨,蓬勃向上地生长。
镜头二:萌芽
我叩响您厚重的历史大门,看见您辉煌的过往。
我用求知若渴的眼眸,看见您的悠久深沉。在课堂上、博物馆里、书卷间,我看见诗人笔下的诗韵,画家笔下的生动,史学家笔下的波澜壮阔。我领悟了您时间与空间上的博大,我留恋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盛景,也感慨您“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陶醉于您“大漠孤烟直”的辽阔,也敬佩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气节。
然而真正震撼我心的,还是黎明时分东方腾跃而出的那一抹红色。我看见那艘红船中迸发的熠熠光芒,感受到星星之火汇成的燎原热浪,听见《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奏响时的雄浑庄严。一种不知如何言说的激昂,汇聚成坚定如磐的信念,在我的胸中成为鲜红的旗帜!
镜头三:前进
我能听见您走来的脚步,步步踏出历史,迈向未来,走出一个盛世。我也能听见您正铿锵向前,步履坚定,走在世界前列,有条不紊,走出时代的新征程。
在这不断向前的洪流之中,我憧憬您全新的图景。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有太多鲜活的色彩,有太多喷薄欲出的光芒,有太多感人肺腑的爱,可是还少了什么呢?是我,是领悟了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涸的我,是立志和您一同向新时代前进的、笃行不殆的我。
我愿投身于您滚滚向前的浪涛中,见证您在新时代涅槃、在新征程腾飞。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一中】
◆点评
考生以自己思想的成长与进步、祖国的发展与繁盛为线索,选取了三个关键镜头,表达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文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瑰丽华美,洋溢着真切的家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镜头式结构,条理清晰,富有新意,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写作示范二】
我爱我的祖国
◎赵炜佳
被时光浸润了千年,中国更换了千般模样,曾经矮屋低檐,如今高楼大厦;往昔车马很慢,现在科技发达。无论如何变换模样,她永远是我最爱的祖国。无论是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还是崇山沃野、大江大河,我站立的地方,都是我的祖国。
从近代内忧外患到建国披荆斩棘,再到新时代发愤图强,中华民族于血泪中崛起,不畏艰险,齐心协力,共创今日之繁荣富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从安徽小岗村到港珠澳大桥,从高考恢复到屠呦呦问鼎诺贝尔奖,今日之中国,必将迈着坚韧勇敢的步伐,砥砺向前。即使前方复兴道路充满艰险,但只要我们秉持中国精神,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的飞跃令世界震惊,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逐渐受到国际的重视和认可。“北斗”上天揽明月,“蛟龙”入水逐清波,“东风”急来作战鼓,“神舟”徐行梦日边……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大步向前。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我们怀着梦想,锚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高峰。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如期完成,每一次技术攻关与突破的背后,都是孜孜不倦的潜心探索;每一次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描摹,都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不同的时代,每一代人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一代代人英雄般的壮举,正如灯塔一样,为后来的航行者照亮前路,又像极了穿越峰峦的天路,引领新的跋涉者直抵峰巅。碧血丹心的爱国之情、豪气干云的强国之志、舍我其谁的报国之行,在时代洪流中挺立起家国大义,为实现民族复兴聚合起永葆初心、奋斗前行的强大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不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砥砺前行。
我爱我的祖国,爱她的江河湖海,爱她的千峰百嶂,爱她每一刻带给我的感动,爱她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生于此,长于此,我无时无刻不热爱这片土地。我想,复兴梦实现的那天,我将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一中】
◆点评
作文论述的内容依次从中华民族于血泪中崛起,写到中国飞跃令世界震惊,再到我们要肩负起伟大复兴的使命,体现出较高的格局。文中引用名句,彰显文采;逻辑严密,行文流畅;语言凝练,掷地有声;善用修辞,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