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瞭望 | 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 聚焦热点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书写了亚洲团结、命运与共的新篇章。杭州亚运会贯彻落实“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成就了这次中国新时代的杭州...
青年瞭望 | 心心相融 共创未来 从绿色能源点亮56个亚运场馆,到着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绿色”成为亚运鲜明底色;从万兆网速、无源物联、自动驾驶,到“智慧场馆大脑”应用,“智能”场景随处可见;从改造、续建或临建比赛场馆,到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简约亚运”融入细...
青年瞭望 | 杭州亚运会铭刻文化自信 文化是岁月的陈酿、时间的沉淀,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现在与未来。极具地域风韵的短片《相约杭州》,让古今杭州隔空对话,展现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生态文明之都”的多元风采。开幕式上,由超过1亿人参与传递汇聚而成的“数字火炬手”高擎...
文化大观园 |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概述 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事物)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从...
技法点拨台 |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技法点拨“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发展等级四个方面(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之一,具体要求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其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重在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或生动有趣,或形象丰富,...
素材多棱镜 | 施一公院士论“做学问” 人物事迹2023年4月,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首部作品《自我突围》出版发行,引起了社会关注。书中,施一公谈到做学问的条件:必须付出时间、要有批判性思维、诚实谦逊。“所有成功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
素材多棱镜 | 陈闽慷打造国之重器 人物事迹“嫦娥”奔月、“北斗”指路的实现,离不开“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助推。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陈闽慷,正是这“金牌火箭”的带头人。从一名火箭设计师成长为总设计师,20多年...
素材多棱镜 | “雷锋号”机车组 人物事迹“做好人,开好车”,这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迎水桥机务段银川动车运用车间“雷锋号”机车组的工作口号。截至2022年年底,该机车组连续安全行驶12329天、走行547.7万公里,累计防止各类事故531起、排除事故隐患462个……...
素材多棱镜 | “板凳男孩”方宇翔 人物事迹2023年9月,方宇翔参与军训的视频在网络刷屏。视频里,方宇翔借助平衡车完成教官的指令,努力与队列保持“步伐”一致,一句“我没掉队”感动了许多网友。2岁时,方宇翔因车祸高位截肢,日常生活仅靠一对木制板凳代步,被网友称为“板凳男孩”。...
素材多棱镜 | “挖姜男孩”姚胜旺 人物事迹2023年8月,家住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姚胜旺以621分的成绩被大连理工大学录取。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姚胜旺刚从地里挖生姜回来,他顾不得洗掉手上的泥土,郑重地签收下录取通知书。这一幕感动了许多网友,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挖姜...
习作飞羽集 | 认识中国美学 话题导入中国美学认为,“美”在意象。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就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而这个意象世界,就成为我们的审美对象。在中国美学里,我们的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是人与自然融合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
阅读集训营 |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应考锦囊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就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才能更好地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一、从整体感知出发对作品各部分之间组合关系的分析,要从谋篇布局、材料选用以...
实战练兵场 | 正确的学习方式 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课文《项脊轩志》中有一句话:“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多数学生结合前文的“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将其理解为书桌之所以无法移动,是因为项脊轩面积很小。但其实我们只要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项脊轩的面积约1...
佳作赏读会 | 事理要相融 范本呈现 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张 凡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一个人要成长成才,不能只读“有字之书”,还要多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筋骨、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