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思考, 审题构思有针对性

考场议论文写作一般都有材料、题目、要求和具体情境的限制,如果没有针对性,必将会造成偏题甚至离题。无论是高考阅卷还是平时的作文批改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一些通病:第一,忽略写作的出发点,忽视题目材料,导致立意毫无来由;第二,没有明确写作目的,不按指令和要求行事,导致行文不知所向、论题飘忽不定;第三,不太重视议论的落脚点,导致议论空泛、无的放矢。如此种种表现,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缺乏写作针对性。

针对材料信息,概括提炼论题

近年来,高考作文和平时模拟训练的作文大多是材料作文,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画材料,都是写作的出发点。在议论文开头部分,考生有必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概括,并从中提炼出论题。论题是议论的对象,从概括材料到提炼论题,需要界定概念的基本范围,明确概念的基本内涵。针对材料信息提出论题,是凸显写作价值的基本前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道题目中,题目的核心词是“追求理想”,材料已经明确给出可阐述的分论点,包括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和目标,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取其中一点或几点展开论述,明确作文的论点,如追求理想必须要目标明确,有知识文化、能力素养、实践精神、百折不挠、坚定执着、敢于承担、勇于创新等精神品质。结合“当代”“青年”两个关键词,以及自身发展,思考当代社会的特点,青年人的担当和责任,自身发展和国家、民族整体发展的关系,然后就此展开论述。明确立意后,考生首先要明确论点是什么,再思考作文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如从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理想、怎么实现这几点展开论述。同时可结合建党百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时代特点,从青年的责任、青年的担当、青年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发展作拓展延伸。以百年前追求理想的青年学子为例证,深入阐述今天的青年如何创造新的历史,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理想。这样,这篇议论文的写作就必定有了针对性。

针对题目要求,遵从任务指令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往往通过近乎真实写作情境的创设,设定明确的写作任务,同时,对题目也或多或少地设置了一些限定性要求。这决定了写作必须具有针对性,包括情境、读者、文体等。所以,考生作文时必须做到有对象感、有针对性地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后浪”,在当前大致是指90后、00后。这一代人多为独生子女,曾让人觉得“不着调”“太叛逆”,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后浪”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已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希望一代”。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这是“前浪”对“后浪”的感叹。时代的大潮滚滚向前,激荡的浪花属于每一个有梦想、有勇气、有担当的青年。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②“五四”青年节,校团委将举办以“时代青年,奋斗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写一篇演讲稿,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③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前浪”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写作这道作文题,我们必须做好情境分析和任务分析。

1.情境分析。题目的背景情境是“后浪”勇担责任,成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希望一代”。任务②的场景情境是“五四”青年节,在校团委举办的以“时代青年,奋斗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上演讲。任务③的场景情境是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前浪”写信。

2.任务分析。任务①要求结合材料写体验与思考,对此考生要扣住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青年与时代的关系进行写作。任务②的文体为演讲稿,演讲者为青年学生,演讲对象为全校师生。写演讲稿要注意演讲词的特点,要富有感召力。任务③的文体为书信,写信者为青年学生,写信对象是“前浪”。写书信要注重交流性,同时又要注意固定的格式,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针对要求、遵从指令写作。

针对论点,紧扣时代脉搏

“文章合为时而著”,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与阅卷强调考生关注时代、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呼唤议论文的现实针对性。为此,我们首先要保持对时代热点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关注,积极思考分析当下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时时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其次,积累和运用素材,既要善于选择紧扣时代脉搏、关涉当下生活的相关素材进行议论分析,还要注意结合中学生实际和自身感悟来写,努力做到现实性和针对性的统一。考生要使凝聚在论点中的道理具体地呈现出来,随着对论据的层层剖析,论点也就渐趋显明。论据与论点始终要保持统一,如果论据证明不了论点,那么这些论据充其量只不过是几件装饰品而已,将会缺少针对性。

庚子鼠年,疫魔肆虐,吾辈青年,挺身而出,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保证了人民的安全,这,是有为;洪水漫天,青年解放军星夜奔赴,聚沙成塔,挡住了洪水继续侵入的脚步,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也是有为。吾辈少年,当继承他们的伟大精神,为国家、为党、为人民挺身而出。

但在当下“躺平”盛行之际,一些青年人纷纷效仿,也变得无所事事,无所作为。他们高举“躺平即是正义”的大旗,维持一种所谓“自由”的状态。但是,躺下的地方不会一直平着,作为这个大有可为时代的青年人,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攥紧拳头,挺直腰板,蓄势等待,等到一个机会,狠狠地挥向生活,你才能真正“自由”。躺平,可以看作是暂时的休息,但,请不要一直躺平,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在等着你。站起来,奔向远方,这,也是有为。

——2021年高考四川佳作《吾辈青年当有为》

解析:

在这个文段中,考生联系当下,针对社会现实,结合热点素材展开分析议论,充分阐明了真正的“有为”不是“躺平”,而是为国家和人民挺身而出,非常有针对性。

【王学华/供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