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思维角度见论证丰富

范本呈现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廉 思

知物由学,学习对青少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青年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才能为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知识基础。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可以增智长才、厚德明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它扩大了人的精神空间与思想容量,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境界更加高远,心灵更加纯洁。所有的知识、智慧、才干、本领都是通过勤奋学习得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少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少年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任何一个创新创造,都需要更多的知识去支撑。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在不断磨砺中总结出来的成长经验。学习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时期在成长之路上,总会有许多困惑、许多烦恼、许多选择。当面临人生困惑的时候,应用学习去启迪智慧、找寻答案。只有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我们要胸怀使命去学习。把学习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以一个更远大的目标来激励自己。要通过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要带着思考去学习。“学而不思则罔”“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的要义,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满足于获取碎片化的知识,而要追求知识的“本真”与整体。在学习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善于“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才能获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学习一定要持有恒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不是一时兴起,必须成为一种习惯,要认真地加以培养。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碎片化阅读和短视频浏览极为方便的当下,要有一股持之以恒的韧劲,远离浮躁、宁静致远,不走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捷径,才能从持续的学习中获益。

恰是一生好年华,正是发奋学习时。青少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塑造优秀的人格,练就过硬的本领和才干,改变自己的前途命运。广大青年把勤奋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和态度,作为探索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就能让学习的灯塔始终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9日,有改动)

技法提炼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论证方法,就是引证。这种论证方法可以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证时可用的材料十分广泛,比如著名作家、权威人士的有关言论,科学的公理和定理,流行的格言、谚语以及各种政策、法规等。引用这些材料时必须注意:第一,内容必须真实可靠,绝不可胡编乱造。第二,这些材料必须具有权威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第三,引文要准确贴切,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无的放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针对性要强

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考生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定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如这篇文章以在学习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善于“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来证明“获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来证明“学习一定要持有恒心”。

2.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介绍他人的见解

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所以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而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这样就会犯主客倒置的错误。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在于作者很善于运用哲言睿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而不思则罔”“行成于思毁于随”,它们都从正面或反面印证了一个道理:让学习的灯塔始终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文章引用频频,却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全无“掉书袋”之艰涩。在运用时,作者几乎皆为直接引用,而且用得恰到好处,这也证明了作者并非机械记忆,而是完全做到了理解、消化、吸收,并将其融入到了自己的整个知识体系中。

佳作展示

独立前行,理性兼听

◎陈萌玙

喜欢他人“带我走”的人,可能难以形成独立探索的能力,加之耽于安逸,不免落入依赖他人的窠臼中。诚然,有人“带我走”能够降低我们探索时误入歧途、撞上南墙的风险,可其贻害甚重。故此,我们年轻一辈须独立前行。

认识“路径依赖”的双重性,摆脱其中的弊端,理性抉择、独立前行是我们成长的第一秘诀。正如梁任公所言:“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揆诸当下,身处信息文明时代的我们大多成了尼采口中所谓的“耳塞眼闭”之人:或被横流物欲和快捷功利裹挟前进,随波逐流;或于互联网时代,被俱下的信息泥沙和固有的偏见同化;抑或是偏信甚嚣尘上的谬论,深陷“逆火效应”的泥淖,浑然不觉。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做一个清醒不盲从、独立前行的智者至关重要。但是,我们站在岔路口面临艰难的路径抉择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惯性的驱使。此时我们需要学会在坚持独立的前提下,承认旧有经验的导向作用,如歌德所言“多听听过来人的忠告”。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闭听则反”,“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方成大道。

孔丘所云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对当今年轻一辈的成长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理应兼听箴言,择其善者而从之,把逆耳忠言作为自己独立前行的助推器。“兼听”指多方面地听取各种思想和观点。理性的兼听既有益于减少固执己见、“一条道走到黑”的危险,又能跳出依赖性选择的困境,从而明辨是非,智慧通达。

以史为镜,君可见唐太宗不避痛点,接受魏征的直言犯谏,终成“贞观之治”;君可见明太祖广开言路,及时听取言官的意见,终成“洪武盛世”。观照现实,总不乏以自我为中心的“顽固派”,以个性为标签,一意孤行,摈弃箴言,最终徒留遗恨,躬自悼矣。由是观之,年轻一辈当独立自守,砥砺前行,理性兼听,择善而从。

在前进路上,力戒刚愎自用的虚浮之气,锻造独立前行的真我本色,兼采众人的经验、建议,方可在人生路上改变自身,升华境界。

独立前行、理性兼听,应是所有年轻人的座右铭。明之,习之,鉴之,必将臻乎大境也。

【浙江岱山中学高三(8)班】

◆点评

这篇作文引用丰富,说理充分。考生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史料,使得论证充满理论色彩,显示出了一定的理论高度。总览全篇,语句长短、文白结合,语言干净利落而灵活多变,给人回味与启发,增强了作文的意蕴。

【米学良/供稿】

上一篇: 新材料作文导写 大小之变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