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浪漫

热点聚焦

除夕夜央视春晚的“一舞青绿”“一步江南”,立春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元宵节河南卫视的“元之始终”“守望山河,狮舞东方”“元夕之约”“宵之相逢”……这个早春,我们被“中国式浪漫”刷屏了。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新年俗里的“老味道”绵延醇厚乡愁;各地春晚舞台、大小剧场国风国潮大放异彩,解锁传统文化魅力,为中华古韵注入青春活力;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绎“中国式浪漫”,人民大会堂呈献精华版新春“庙会”,让八方来客领略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味道……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虎年中国开篇就是澎湃的文化自信。

多维解读

1.和合文化。文化的印记,表现在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中。当我们的聚光灯对准春节,在守岁、祈福、年夜饭中有千家万户的喜悦,有国泰民安的画卷;在海峡两岸演员共同演绎的《忆江南》、摩天大楼上“行云流水”的太极表演中,央视春晚传递的文化余韵悠长;在各族人民同欢乐的和合文化氛围中,我们感受到各个民族兼容并蓄的新气象,让民族一家亲的盛景成为中华大地的靓丽风景线。

2.文化底蕴。五千年的中华文脉在新时代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舞《只此青绿》动人心,展示的不仅是惊艳众人的高超舞技,更展示了千年文化底蕴。在代代相传的习俗中,传承的是文化自信,赓续的是文化血脉,凝聚的是奋进力量。

3.文化神韵。这个“虎年”不仅有“中国红”,还有“冰雪白”,我们在红白交融中看到的是东方文化的神韵,看到的是中国与世界“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闭幕式开场时,孩子们手持雪花花灯,点亮地上的“冬”字会徽,契合了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习俗;中国结图案的出现,象征吉祥团结,也充满中国哲学思想,“美美与共”。

4.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就是增强中国底气,让我们能够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方能更好地引领方向、凝聚人心,增强中国文化自信,让中国优秀文化照亮世界文明之路。

各方观点

破译文化密码,读懂中国自信

范半烟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这是国家历史发展中留下的“深深印记”,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更是我们行稳致远的强大底蕴。从中国各地的“乡村赶集”缩影,到冬奥会的“世界舞台”,文化以它独特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在承续优秀文化的血脉与传统中,更好地破译文化密码,汲取磅礴文化力量,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为推动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网”2022年2月7日)

刷屏的“中国式浪漫”写满自信与自豪

胡 辉

文化,是“中国式浪漫”最深厚的底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元素、中国文化、中国名片纷至沓来。全球首条5G网络全覆盖高铁驶向冬奥,“瑞雪迎春”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让冬奥宾客赞不绝口;会徽“冬梦”“飞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等,让“中国风”与“奥运情”充分交融……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润物细无声,浸润在冬奥会的全过程。

开放,是“中国式浪漫”最昂扬的旋律。“全世界不同的雪花汇聚在北京,成为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从倒计时开始,到孩子们唱出“万千雪花竞相开放”,到最后成为一片雪花的主火炬。这就是“中国式浪漫”,它不只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流淌,更有从“我”到“我们”的飞跃,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一起向未来”的博大胸怀。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22年2月7日)

透过“双奥”,感受“中国式浪漫”

吴黎明

从击缶而歌到稚童以希腊语唱奥林匹克会歌,从“讲历史”到“向未来”,从主打“中国元素”到追求“世界大同”,我们实现了从向世界讲述“我是谁”的热忱到展现“我们一起向未来”的从容。张艺谋说,这次冬奥会开闭幕式跟20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自信,“我们放下了包袱,完全放松自己才可以浪漫”。从2008到2022,两个奥运开闭幕式的不同表达,各有各的精彩浪漫,更有其不同的时代逻辑。从“我”到“我们”,折射出“中国式浪漫”的格局与胸怀,彰显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

(摘编自“新华网”2022年2月22日)

时评选粹

“中国式浪漫”折射自信与从容

陈语竹

中国式的浪漫,是一种根植在归属感中的认同感,含蓄且悠长。冬奥闭幕式中,出现了“折柳寄情”一幕。在中国古代,送行者往往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亲朋。柳,音同“留”,有惜别和盼归之意。“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折柳也成为了独具东方文化韵味的送别方式。现代舞台,诗韵尽展,让千年经典化为新时代的声音,让世界聆听文明古国的崭新歌唱。

北京冬奥会期间,新华社面向海外网友推出“中国热词”系列中英文海报《诗意冬奥》,将著名的中国古诗句与冬奥开幕式、赛场瞬间等精彩照片相结合,让读者在一张张海报里领略到运动之美、诗词之雅以及中华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冬奥会中将冰壶项目和古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产生了穿越时空的神奇“碰撞”。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公平公正精神和诗人坚守的正直纯洁的美好品德异曲同工,体育之美与传统文化之美交相辉映。

在东京奥会上,中国选手杨倩最后一次扣动扳机,为我们收获了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解说员脱口而出“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形容杨倩在奥运比赛中的从容和实力。在北京冬奥会上,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走过“忧愁河上的金桥”,“葱桶组合”夺得冠军。解说员用“百炼成钢化为绕指柔”,形容隋文静和韩聪15年相互扶持的温暖与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通的,诗词里蕴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用古典诗词解说,向世界传递体育之美、文化之美,这是中国从容不迫地“自我”表达,由内而外彰显了文化自信。

文化,有人喻之为山。壁立万仞,挺拔巍峨。山中既有大树参天,也有溪流边野花烂漫,可曲径通幽,更可登临远望。一场闭幕式,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千年”“博大”诉不完文化的华章;“天下大同”“美美与共”讲不完的命运与共,中国以举重若轻和拨云见日的笔法,从容展示“中国式浪漫”,也是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

(摘编自“环球网”2022年2月22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文言文阅读 奏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